近日,外文出版社的5名外国专家给习总书记主席写信,讲述了参与翻译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图书的深切感受,表达了从事让世界读懂中国工作的自豪心情。
2022年8月25日,他们收到了习总书记主席的回信。
一纸书信,传深情,寄厚望。
“让世界更好认识新时代的中国”“引导更多外国读者读懂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工作者孜孜不倦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将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传递到世界五大洲的各个角落。
16年前,有着丰富媒体传播经验的英国人大卫·弗格森来到中国,开启了人生新旅程。
自2010年起,弗格森在外文出版社担任编辑、作者和英文改稿专家,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至四卷英文版的英译文编辑,还参与过多本重要著作、政府白皮书的翻译润色工作。
△大卫·弗格森
除了日常的编辑工作外,弗格森还到中国各地进行采访、收集写作素材、记录沿途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用脚步丈量中国发展——在江苏南通,他发现这里的企业家从点滴小事做起,把不起眼的买卖做到了国外;在甘肃山村,他和当地人吃住在一起,亲眼见证了中国的乡村振兴……
长期在中国工作和生活,弗格森对中国国情和发展理念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对中国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这使他能够通过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和精湛的翻译能力,向国际社会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为提高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感染力、号召力作出了重要贡献。2021年,大卫·弗格森被授予“中国政府友谊奖”。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像大卫·弗格森一样,外文出版社的外国专家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文化背景,都热爱中国、喜爱中华文化。习总书记主席在回信中称赞他们“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故事,因他们的讲述而更加精彩。
新中国成立之前,曾有一些国外汉学家和国际友人零星地翻译过中国文学作品。而作为国家出版机构有计划、全面系统地翻译出版,从1952年外文出版社成立之后才开始。
20世纪60年代初的一天,茅盾、郭沫若、巴金、钱钟书、朱光潜等几十位名家、学者,以信函、批注和电话的方式,对外文出版社刚刚起草的《中国优秀古典文学作品出版规划》和《现代文学作品出版规划》两份草案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以1978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全译本为代表,《诗经》《离骚》《史记》等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翻译版陆续走向世界,向世人展示了东方文明的璀璨。一封封热情洋溢的外国读者来信纷至沓来,道出他们对这些中国读本的喜爱。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翻译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工作。
△1920年8月首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
“中国历史上佛经汉译,近代西方学术文化著作汉译,马克思主义经典翻译传播,十七、十八世纪中国文化经典在欧洲的流传,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习总书记主席在回信中给予翻译工作极大的赞许。
如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2年6月初,在第十五届布加勒斯特国际书展上,一位罗马尼亚读者在阅读罗文版《中国脱贫在行动》后,感慨道:“中国人以智慧著称,中国的脱贫速度和进展就是这种智慧的生动例证。这本书让我们了解到中国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是如何与贫困作斗争的。中国的经验很实用,这些经验方法可以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灵感之源。”
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文字,准确传神的翻译,让世界更好认识新时代的中国,对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很有意义。
“不见外”,习总书记曾这样称赞厦门大学美籍教授潘维廉。
《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由外文出版社以中、英文出版。潘维廉教授从一个长期在华生活的外国人的独特视角,记录和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变革。
△潘维廉教授在《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新书首发式现场
2018年12月22日,该书举行首发式。首发式后,潘维廉给习总书记写了一封信,随信寄赠了这本书。
“你在厦门大学任教30年,把人生的宝贵时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这份浓浓的厦门情、中国情,让我很感动。”2019年农历新年到来前夕,习总书记给潘维廉教授回信,对他表达真诚谢意,并表示“我相信,你将会见证一个更加繁荣进步、幸福美好的中国,一个更多造福世界和人类的中国,你笔下的中国故事也一定会更精彩”。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
“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
外文出版社的外国专家长期在中国工作,对中国历史文化、民族特点、发展历程有着深刻理解。习总书记主席勉励大家,“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用融通中外的语言、优秀的翻译作品讲好中国故事”。
故事是“世界语”。如今的中国,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故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
这是新时代的中国,最好的故事。
延伸阅读
习总书记回信勉励外文出版社的外国专家 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交流沟通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来源: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