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铸牢共同体意识 探索创新促进互嵌融合
洗面桥社区是成都市主要的多民族聚居社区之一,社区常住户6246户,总人口1.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5万人,社区少数民族常住户337户、人口3746人。社区民族工作呈现“一齐三多”的特点,即驻区西南民族大学聚齐了56个民族成分;民族地区驻蓉办事机构多、少数民族商家多、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多。长期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社区始终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理念,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按照“党建领航、文化铸魂、民族融合、共治共享”的社区发展思路,整合资源,勇于创新,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社区民族团结特色鲜明,示范效应明显,成为四川省唯一首批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社区”称号的城市社区,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党建领航、完善创建机制
社区始终坚持党建领航,通过完善“两个机制”,统筹推进创建工作,一是完善区域化党建“联创机制”,汇聚社区“两代表一委员”、共建单位、统一战线各界代表人士和各族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整体推进创建工作;二是完善创先争优“激励机制”,加强院落党支部、单位“双报到”和党员“双公开”等党建基础工作,并大力开展评选表彰,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实现创建活动全覆盖。
社区大党委隆重举行年度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表彰
二、注重开放包容,建设共居社区
社区坚持以“三个注重”深化创建工作。一是注重思想嵌入、强化共同意识;通过开展“漫灌式”和“滴灌式”相结合的民族团结教育,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社区民族文化之家专家协会定期组织民族团结专题讲座
二是注重居住嵌入、实现共居互融;通过开门接纳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并动态了解需求,为少数民族群众尽快融入社区和参与社区治理提供全方位服务。
社区院落自治组织开门接纳和温馨服务少数民族住户
三是注重生活嵌入、促进邻里互助;通过“三社互动”和志愿服务,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并广泛开展邻里互助活动,营造各民族共居互融的社区环境。
常态志愿服务让电影《攀登者》原型贡布老人幸福生活
三、推动互学共进,建设共学社区
社区坚持以“四个推动”深化创建工作,一是推动少年共学,促进健康成长;通过搭建青少年社区学习和实践平台,并嵌入民族团结内容,营造青少年互学共进的社区环境。
开展嵌入民族团结内容的大手牵小手青少年课外活动
二是推动老年共学,促进健康快乐;通过按需拓展社区嵌入式居家养老专业服务和“六个老有”互助服务项目,营造各族老人共建共享最美“夕阳红”的社区环境。
社区按需开办的手工课等老年培训班营造老有所学氛围
三是推动全民共学,促进融合发展;通过深化社区民族文化之家“四进院落”活动,营造全民互学互鉴的社区环境。四是推动联合办学、彰显民族特色;通过校社合作建好大学生社区实践和教育科研“两个基地”,创建“学习型社区”,彰显校社联创特色,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西南民族大学大一新生参加社区实践基地认知社区开门课
四、加强融合共治,建设共事社区
社区坚持以“四个加强”深化创建工作,一是加强社区自治、激发居民参与;通过完善社区(院落)自治组织制度,广泛开展“星级院落”评比,并结合老旧小区的惠民改造,激发各族群众参与热情。
充分发挥社区(院落)两级自治组织民主协商和决策作用
二是加强协会建设、拓展自我服务;通过加强社区民族文化之家“五个协会”建设,不断提升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建强社区商家协会等“五个协会”提升自我服务水平
三是加强需求调查、实施精准服务;通过动态开展少数民族需求调查和加强流动人员服务管理,按需提供精准精细的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不断增强社区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动态开展少数民族需求调查和按需提供精准化温馨服务
四是加强网格治理,促进和谐稳定;通过深化社区“三级网格治理”和“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完善社区“大调解”格局,共同维护和谐稳定,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安全感。
社区网格员及安全员耍都藏族演艺吧进行排查促进和谐稳定
五、繁荣民族文化、建设共乐社区
社区坚持以“三个助力”深化创建工作,一是助力基础设施、搭建共乐平台;通过完善文体设施,多元参与繁荣社区文化,不断增强各民族最深层次的文化认同。
多元参与完善社区(院落)文体设施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二是助力广场文化、促进互嵌共乐。通过加强社区“五支”文体团队建设,常年开展“激情广场・天天歌舞”和节日展演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彰显社区民族文化特色。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彰显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特色
三是助力日常交流、传承民族文化。通过按需常年开展书画、手工等培训和老电影展演及民族服装秀等精品项目进社区(院落)活动,传承和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