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于川西马尔康一处幽静的官寨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休整。这段休整时光,对于毛泽东而言意义非凡。他后来回忆道:“古有郿坞,今有官寨。这座土司的城堡,堪称我们在长征路上遇见的最具特色的建筑。”这座与东汉郿坞相提并论的古寨,便是卓克基土司官寨。自元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起,历经600余年风霜,它不仅见证了卓克基土司的辉煌历史,更承载了无数土司及其家人的生活记忆。这座官寨不仅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建筑遗址,更承载着红军长征的重要历史。1935年7月,正值红军长征过草地前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及中央机关曾在此驻留一周。期间,他们在官寨的二楼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并在此通过《告康藏西番民众书》。这使得卓克基土司官寨不仅在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在红军长征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88年,卓克基土司官寨被正式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官寨,见证了600余年的土司制度兴衰历程。自元代起,卓克基土司的统治范围就涵盖了现今的马尔康等地。在阿坝、甘孜、雅安等地,共有18位类似的土官,他们接受朝廷的分封,担任地方官职,通过世袭方式对本部落或地区进行统治。这一制度源于唐宋的“羁縻政策”,在元代开始发展,明清时期达到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