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址原为清代光绪年间沈氏大户民宅,砖木结构楼房,正屋为三进五间两厢房,西面有十一间侧屋。整幢房屋有三条与侧屋贯通的备弄,与正屋前后三进相互连接,布局紧凑,高低有序,错落适宜,体现清末农家大户宅第徽派建筑古朴、庄重的艺术风格,现旧址二进门楼上方有泥塑的“耕读传家”四字及西面侧屋首间内墙上有沈家建房时用毛笔书写的大型“福”字,现旧址占地面积1129.69平方米。1943年秋,新四军十六旅王必成率领部队挺进长兴,旅部曾在此驻扎。1945年1月13日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苏浙军区司令部就设在这幢大院内,粟裕、刘先胜曾在这里办公和居住。当年大院二进楼下为秘书处、参谋处、作战科。三进楼上东侧的边间和稍间分别是粟裕司令员的办公室和粟裕与夫人楚青的卧室,这也是抗战后期粟裕司令员固定居住的重要场所。
民国32年(1943)秋,由王必成、江渭清率领的新四军六师十六旅从苏南挺进浙西,开辟苏浙皖边区抗日根据地,时十六旅旅部驻温塘西北3公里之仰峰界。33年12月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主力部队三旅由苏中南下,与十六旅在仰峰芥会合。1934年l月13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今成入新四军苏浙军区,粟裕为司令,谭震林任政委(未到职)下辖四个纵队,统一领导苏南、浙西、皖南的党政军工作。
新四军苏浙军区于1945年1月成立,位于长兴县境内。1943年秋,日军大肆进犯苏浙皖边区,国民党守军不战而退。新四军6师16旅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由苏南向苏浙皖挺进,于年底进驻长兴槐坎仰峰岕,逐次开辟了以仰峰岕为指挥中心的郎(溪)广(德)长(兴)抗日游击根据地。1945年1月6日,粟裕率新四军1师主力到达长兴与16旅会合。1月13日,中央军委命令成立苏浙军区,统一指挥浙西、浙东、苏南、皖南的抗日斗争,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治委员,军区机关驻槐坎仰峰村。2月5日,在槐坎温塘村举行苏浙军区成立大会。此后,新四军积极向浙西日伪据点发起进攻,建立了浙西抗日根据地,使之成为全国19个大的抗日根据地之一,为抗战胜利及“双十协定”签署作出了重大贡献。期间,还先后在长兴建立苏浙公学、银行兑换所、兵工厂、修枪所、被服厂、鞋子厂、后方医院、报社,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于一体,被誉为“江南小延安”。1945年10月,新四军苏浙军区主力部队与地方干部渡江北撤,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