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包括红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会址(毛主席旧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旧址、中国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中央政府大礼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长会旧址、中共中央局旧址、少共中央局、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旧址、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粮食人民委员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财政人民委员长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审计人民委员长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人民委员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旧址等多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以及二十多个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旧址等重要的景点。
当年的沙洲坝是干旱缺水的地方,不仅无水灌田,就连群众喝水也非常困难。1933年4月,毛主席来到这里之后,他发现这里的群众喝的都是池塘里的脏塘水,便把饮水难的问题挂在了心上,只要一有空,他就同警卫员小吴商量着如何为群众挖井的事。1933年9月的一天早上,毛主席带着小吴拿着锄头、铁锹来到池塘边挖水井,被一早起来的江西老表看见了,于是毛主席领头挖井的事,立即传遍了沙洲坝。很快,中央各机关掀起了开挖水井的热潮,使沙洲坝群众结束了饮用脏塘水的历史,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1950年,沙洲坝人民将毛主席带领军民开挖的这口水井进行了全面整修,并把这口井取名为“红井”,同时在井旁立上了一块石碑,刻上“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十四个赤金大字,以此表达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敬和思念。沙洲坝革命旧址群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后,苏区军民齐心聚力挖出的这口水井,成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眼中钉”。为了阻断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思念,他们多次派人填掉这口井。对此,当地群众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钟燕林介绍说,白天敌人埋这个井,晚上乡亲又偷偷把这个井挖开,反复几次,护井斗争取得了胜利,这口井得以保留。正如毛主席所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歌曲《红井水》有这一段歌词:红井水哟,甜又清哎,手捧清泉想亲人,喝上呀一口哟红井水,一股暖流涌上心……如今,这首饱含深情的歌曲经常会被唱起。瑞金客家山歌表演队的刘果林说,他们要用歌声表达着老区人民饮水思源的感恩之情。甘甜的井水滋养了一代代沙洲坝人。这口朴实无华的红井,映照出的是我们党始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深刻道理,讲述了党的群众路线在瑞金的生动实践。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瑞金的这口“红井”,正是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团结带领人民不断走向幸福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沙洲坝革命旧址群的群众路线广场,目睹广场上的一组组雕塑,体悟到党的先驱们践行群众路线的先进事迹。在叶坪革命旧址群,感悟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的苏区精神。红军广场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塔身如炮弹直指霄汉,四周镶嵌的许多小石块,象征着红军烈士纪念塔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凝聚而成。在塔前的草地上,平铺了“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苍劲大字。迈着整齐的步伐,同学们沿着这八个大字缓步走向纪念塔。在革命的旧址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毫不畏惧、绝不屈服、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毛泽东旧居的正上方,有一扇水平的“天窗”讲述了当年毛主席因屋内光线昏暗而为老百姓开天窗的故事。毛主席当年为叶坪百姓开“天窗”,实际上也意味着共产党人要为劳苦人民翻身做主人打开“天窗”,带来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