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公祠建于民国初年,建筑面积49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600平方米。用灰砂和砖夯筑墙基,墙四面有射击孔,东、西角各有一炮楼,四周有围墙,围墙的东南、西北各开一门。新中国成立后该公祠曾作学校和幼儿园使用。2019年底,省委宣传部拨出专项资金对该旧址进行修葺,并于 2021年3月完工。目前,廉江市对该旧址进行史迹布展工作,预计“七一”前完工。
该旧址于1994年4月被廉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命名为“粤桂边人民解放军新编第三团团部旧址”。
红色故事
1947年3月,根据南路特派员吴有恒的指示,以廉江县独立大队为基础, 集中部分区队在后塘仔村达离公祠成立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新编第三团(惯称“新三团”)。团长黄东明,政委周斌、黄明德(后),副政委周斌(同年5月任),政治处主任陈军,参谋长何朝玉。下辖5个连,1个手枪队,共400多人。新三团的建立,标志着廉江人民武装斗争开始走上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1949年夏,粤桂边区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新三团编为粤桂边纵队第六支队第十六团,团长李树德,政委梁华栋,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叶扬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