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纪念馆(原名藏经楼)

藏经楼又名孙中山纪念馆。位于中山陵墓之东,灵谷寺之西的茫茫-中。是孙中山先生奉安中山陵后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专为收藏孙中山先生的物品而建。还展出奉安大典珍贵史料。是一座仿清代-庙的古典建筑。藏经楼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大部分。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主楼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重檐歇山式宫殿建筑,屋顶覆绿色琉璃瓦,屋背及屋檐覆黄色琉璃瓦,正脊中央竖有紫铜鎏金0华盖,梁、柱、额、枋均饰以彩绘,整座建筑内外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雄伟,极为壮观。

藏经楼是中国佛教协会于1934年11月发起募建的,1935年3月动工,次年10月竣工。抗日战争中藏经楼曾遭到严重破坏,1955年修复。-中再遭劫难。1982年江苏省和南京市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将藏经楼按原貌修葺一新。

主楼外观分为三层,实际中间还有一层夹楼。原第一层为讲堂,中为大厅,四周为回廊;第二层为静室;第三层阅经室;第四层为藏经库,总面积1600平方米。一楼中部大厅上高悬一座火炬形大吊灯,厅顶部饰有鎏金的八角形莲花藻井,显得豪华宏丽。

主楼后面是僧房,两侧有碑廊。僧房五间,建在中轴线上,僧房后建有东西厢房四间,东西碑廊各长125米,左右对称,环绕主楼与僧房。东西碑廊各25间,廊壁镶嵌爱国将领冯玉祥捐献的138块高1.90米,宽0.9米的河南嵩山青石碑,碑文为孙中山先生《-》全文,共6讲138块15.5万余字,每讲分别由当时的书法家张乃恭、陈天锡、连声海、李启琛、叶恭绰、郑洪年、陈仲经、蔡允、胡涤、彭醇士、王宜汉、李宣倜、王贤、邓粪翁等人书写,是一组书刻俱佳的珍贵文物。

藏经楼以及碑廊、碑刻是中山陵一处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在三楼屋檐正中悬有一方直额,-"藏经楼"三字,黑底金字,由当代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写。1987年5月7日经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将藏经楼辟为孙中山纪念馆。民革中央名誉主席屈武亲笔题的"孙中山纪念馆"楷书阴刻六个鎏金大字横匾,悬挂在主楼底屋正门上方。

藏经楼前广场,矗立着一尊孙中山先生铜像,这尊铜像是孙中山先生生前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先生赠送的。早在1895年1月孙中山从美国檀香山到香港,组织兴中会总部,这时与香港"梅屋照相馆"的老板梅屋庄吉相识,曾多次接受梅屋捐助的活动经费。不久袁世凯窃国称帝后,孙中山先生-去日本,就住在梅屋庄吉家中。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与-的结婚典礼也是在梅屋家中举行的。


浏览人次:774 更新日期:2021-03-09

<上一篇:灵谷寺下一篇:苏嘉铁路遗址>

声明:
1、本站文章内容仅代表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未经授权,本站所有图文禁止任何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3、本站培训均由专人负责并签订法律合同,若遇冒充本站乱收费行为,请及时与本站官方反馈。举报邮箱 337599110@qq.com。

  • 学习心得
  • 培训案例
  • 相关推荐
  • 合作机构
  • 我刚看过

红色文化培训中心
红色教育培训基地
咨询电话: 400-025-6988
联系地址:中国南京市和燕路289号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扫码入群咨询
全国培训方案
免费提供报价
解决棘手问题
线上线下课程
专业正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