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作为历代达赖喇嘛的住驻锡地和西藏政教合一政治中心,它内部主要由达赖喇嘛宫殿,佛殿及僧院各政权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布达拉宫白宫顶层为达赖喇嘛宫殿,分东、西日光殿,其中既包括达赖喇嘛的生活起居处,书房,经堂等,又有议政、会客等场所。布达拉宫内拥有包括达赖喇嘛灵塔殿在内的各类佛殿38个,还有规定拥有175名僧人的殊胜僧院一个,主要从事达赖喇嘛的佛事活动。过去西藏噶厦政权的重要职能机构也都设在布达拉宫,宫内的东西大殿曾是重要的宗教和政治活场所。
“依山而建”是藏式建筑的传统方式,能够借取山势而形成建筑的神圣感和崇高感,布达拉宫把这种特点展现到了极致。在当时没有任何现代化建筑设备的前提下,工匠们十分巧妙地利用山体结构修建相应的殿堂,将高耸的红宫置于山顶,其他各类殿堂宫室则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更将不断修建的建筑群连成一个整体。同时,砌筑墙体内部垂直,外部收分,体现出藏式建筑敦实、凝重的风格;墙体檐部砌筑“白玛”草墙,涂染绛红颜料,上饰祥麟法轮、八瑞相、七政宝等饰物,加上造型各异的金顶、胜利幢、毛耋、宝瓶等装饰物。外部墙面粉饰红、白、黄、黑等颜色,对比强烈醒目,突出了藏族的建筑装饰艺术效果。
中国古代历来缺乏宏伟的石质建筑,布达拉宫丰富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样式,也是世界建筑史上极具特色的宫堡式建筑群。白宫、红宫、德阳夏平台和角楼、僧舍构成建筑的主体,其结构本身与一般藏式寺院相同,以石木结构逐层构筑,墙体边缘以赭红色柽柳柔化了石质的冷漠,金色的汉式歇山式屋檐在高原的阳光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东西两侧的圆形碉楼象征太阳和月亮,圆形曲线在坚固方正的碉楼结构中呈变化之美。
布达拉宫继承了藏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结构,又学习和借鉴了汉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汉等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这座被誉为“世界屋脊明珠”的布达拉宫,是集建筑、历史、文化艺术和宗教于一身的宫堡式建筑群和文物巨库,是世界宫堡建筑艺术之最,也是中华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