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家坞周恩来总理纪念室

位于梅家坞村内的周恩来总理纪念室,以“梅坞情长”景名入选“西湖西溪红十景”。“梅坞情长”象征着老一辈革命领袖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情怀。

白墙、灰瓦、朱门,还有不远处的茶山,位于梅家坞211号的周恩来总理纪念室就浸润在此。一幢二层木结构小楼前,周总理的雕像望着前方,似乎在欣赏着茶山连绵、茶香满岭的村景。茶山上,每一缕西湖龙井茶的茶香,都是他倾注的深情。

“1957年至1963年,周恩来总理先后5次来到梅家坞村,并将梅家坞村作为指导全国农村工作的联系点。纪念室主体为一座晚清二层木结构古民居,建筑占地约1500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曾为梅家坞村大队接待室,后为更好地缅怀周总理,激励村庄现代化发展,梅家坞村集体自筹资金,于1993年将其改建成周总理纪念室,已被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纪念室提升改造了环境及陈列,以对革命伟人清廉事迹的展示为基本脉络,以龙井茶文化、新农村建设及爱国主义结合为主题,呈现出如今风貌。”

日前,为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乡村博物馆认定项目,系统指导乡村博物馆和共建单位迎接项目验收,全省乡村博物馆验收演示会在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梅家坞周恩来纪念室召开。演示会上,周恩来纪念室的馆长向验收专家组以及将赴全省验收乡村博物馆的专家团队介绍了纪念室基本情况,讲述了周总理在梅家坞的故事,展示了该馆乡村博物馆创建工作成效。

“经过乡村博物馆创建工作,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做了系统性专业指导,场馆面貌和状态有了显著提升,予以验收合格。”会场点评阶段,验收组专家逐一发言,对该馆进行了全方位评价和指导。

验收组表示,梅家坞周恩来纪念室办馆主题鲜明,特征显著,是有非常重要历史意义的乡村博物馆。展览内容、形式合理,藏品管理符合要求,规范有序;设施完善,标识标牌到位,制度较为健全,运营管理相对成熟。同时,也提出了应以乡村博物馆认定为契机,重新定位、创新发展,有效充实展览和馆藏的意见建议。

博物馆是历史遗产“投影机”,当代文化“发生器”。有别于城市公共博物馆之历史文化积淀厚重,乡村博物馆更多着眼于留住乡愁,激发共情。

浙江首批56家乡村博物馆名单公布,杭州亦有4家入选。这批乡村博物馆,堪为当下地方文化发掘、展陈之集大成。其中,有的注重非遗文化整理发掘,如临平区的杭州江楠糕版艺术馆;有的展示民俗文化,如桐庐县的莪山畲族馆等;还有的勾勒岁月留痕,如建德的浙大西迁旧址纪念馆等,地域不同,形态殊异,都记载了一段如歌岁月。

2020年1月8日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44周年纪念日。梅家坞村是周总理生前指导全国农村工作的联系点,周总理对茶乡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倾注了许多心血,茶乡人民永远铭记在心。为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表达对周总理缅怀之情,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本次“恩来茶乡”缅怀周总理座谈会。

周恩来总理生前十分关怀杭州,喜欢西湖,钟情梅家坞,把梅家坞作为指导全国农村工作的联系点。从1957年至1963年,周总理先后五次陪同外宾或专程来到梅家坞视察工作和调查研究,亲自帮助农村总结经验,帮助制订十年发展规划,指导梅家坞茶叶生产发展,还亲自修改审定《采茶舞曲》歌词,丰富茶乡文化生活......倾注了大量心血,结出了丰硕成果。如今的梅家坞早就脱掉贫困的帽子,已是西湖龙井茶的主产区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青山四面合,绿树几坡斜。溪水鸣琴瑟,人民乐岁华”是这里生动写照。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和悉心指导。

2006年,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书记在《茶博览》杂志独家刊登《世界茶乡看浙江》一文,引起广泛关注。文中特别提及杭州梅家坞村“通过连续实施村庄整治,挖掘整理出具有茶乡特色的多个历史文化景观,成功打造了杭州发展农业旅游休闲的个性化‘金名片’,使梅家坞从单纯的农业经济转变成为一产、三产紧密结合的现代旅游休闲经济。经过几年的发展,今天的梅家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后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等荣誉。”把梅家坞村当作“世界绿茶看浙江”的典型。多年来,梅家坞村茶人秉承周总理“茶树常年碧绿,种茶本身就是绿化。上山面绿化,山下面开荒,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保持了水土,还能增加经济收入,勤恳种植、悉心制茶、诚信经营,并将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相结合,把饮农家茶逐步演绎为一种时尚,一种休闲,一种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经济,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成为现代绿色服务业增长点。不仅推动了休闲产业的发展,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逐步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饮茶思源思溢浓,饮茶回味怀周公”,今天我们在此缅怀敬爱的周总理,仿佛又耳边又想起周总理对梅家坞群众说的话“不要照顾我,我是自己人”,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


浏览人次:2144 更新日期:2021-06-03

<上一篇:章太炎纪念馆下一篇:八路军 120 师抗日誓师纪念地>

声明:
1、本站文章内容仅代表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未经授权,本站所有图文禁止任何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3、本站培训均由专人负责并签订法律合同,若遇冒充本站乱收费行为,请及时与本站官方反馈。举报邮箱 337599110@qq.com。

  • 学习心得
  • 培训案例
  • 相关推荐
  • 合作机构
  • 我刚看过

红色文化培训中心
红色教育培训基地
咨询电话: 400-025-6988
联系地址:中国南京市和燕路289号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扫码入群咨询
全国培训方案
免费提供报价
解决棘手问题
线上线下课程
专业正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