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 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今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人。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陈嘉庚回到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回国参加政协筹备会。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晚年的陈嘉庚,请人在鳌园刻录“台湾省全图”,念念不忘国家统一。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在北京逝世。陈嘉庚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不朽贡献。曾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集美鳌园位于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学村东南角海滨。鳌园分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和陈嘉庚先生陵墓三个部分。进入园内就是一条长50米的门廊,两厢墙上镌刻着40幅古今历史人物的青石浮雕,立体化连环雕像,许多人物千姿百态,形象生动。且能雕出喜、怒、衰、乐的 各种表情,漫卷的红旗,薄如纸片,高举的干戈,细如笔箸,巧夺天工,人间奇迹。陈嘉庚先生在晚年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家乡集美的建设当中,但他不幸于1961年病逝,有许多计划中的事情还没来得及做。他曾说过鳌园完工后,前面的海边空地要建一个公园。夙愿未了,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为完成陈嘉庚先生遗愿,将鳌园的北侧开辟为公园,该园于1992年动工,1994年10月竣工,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500㎡。进入园中,满眼是高低错落的亭台楼阁,是中西合璧风格的体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鳌亭”和“命世亭”,均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与鳌园同时建成,是鳌园建筑景观的延伸。
鳌园:原为一座小岛,形状似龟,岛上有一妈祖庙,故亦称鳌头宫。数百年来,集美村民、渔民常到此歇息、祈求平安。抗日战争期间,该庙和集美学村一起毁于日军炮火。1950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回国,定居故乡,亲自谋划集美学村建设与发展。为不占良田,他精心组织工匠,将小岛扩建成园。鳌园于1951年9月动工兴建。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集美解放纪念碑”碑文。1961年8月,陈嘉庚先生不幸在北京病逝,中央人民政府遵照其遗愿,特派专列护送灵柩回集美鳌园。至此,鳌园工程竣工,历时10年。
嘉庚公园:位于鳌园的西面,与鳌园连成一体,园址为陈嘉庚先生于1955年向村民所购,原计划建成小公园。为隆重纪念陈嘉庚先生,完成嘉庚先生夙愿,1992年,集美学校委员将其建成嘉庚公园。该园在1994年10月陈嘉庚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竣工开放。按照传统园林布局,具有嘉庚建筑风格,亭台楼榭,飞檐长廊,小桥流水,绿荫蔽地,融纪念性、艺术性和游乐性于一体,与鳌园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陈嘉庚纪念馆:是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按国家级博物馆标准设立的社会历史类名人纪念馆。陈嘉庚纪念馆的基本陈列有《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陈嘉庚生平陈列》和《在陈嘉庚身边?嘉庚现象 诚毅同行》。作为陈嘉庚文物资料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将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作用,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终身教育课堂和文化休闲设施。
陈嘉庚先生故居:坐落在集美学村中心。落成于1918年6月,为罗马式建筑,是嘉庚先生和胞弟陈敬贤回国期间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故居两层楼今均作展室:一楼展出集美学校校史,展示陈嘉庚先生从1913年开始创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艰辛、曲折经历和辉煌业绩;二楼为陈嘉庚先生工作室、卧室、餐室、会议室、遗物展室及其胞弟陈敬贤先生生平事迹陈列室。
归来堂:坐落在陈嘉庚先生故居的正前方,中间为宫殿式大厅,两侧为护厝,是典型的闽南风格庭院式建筑。
归来园:为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政府为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70周年,于1983年兴建的,位于归来堂正前方,二者连成一体。园的正中竖立着一尊陈嘉庚先生铜像,高2.3米、重750公斤。铜像后方是一堵白色花岗岩砌成的屏风,上刻“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八个金色大字,这是毛泽东主席对陈嘉庚先生一生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