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小学创办于1935年,是一所红色学校,抗战胜利后,为避免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改名河清小学。新中国成立后,河清小学易名湛江市第六小学,2001年恢复晨光小学名称。赤坎区对学校建设和革命遗址保护予以高度重视和支持,许(乃超)氏家族对革命遗址建设和发展也给予大力支持。学校占地面积扩至6452.19平方米,校园建有许乃超塑像和校史长廊,展示学校革命斗争史。
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交通线广州湾中转站旧址于2012年8月被公布为湛江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8年12月,被公布为湛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35年春,中共党员许乃超得到广州湾商会会长陈澄甫和社会知名人士冯凌云等人的支持,在广侨小学的基础上,创办晨光小学,以学校为阵地, 传播革命思想,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8月,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派中共香港海员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长潘云波到广州湾恢复许乃超党籍,建立中共晨光小学党小组,至重庆办事处地下交通线中转站(香港经广州湾到桂林、长沙到重庆)。中转站由许乃超负责,主要担负接待、掩护经广州湾来往于桂林、重庆、香港之间的革命人员。1940年5月,中共晨光小学支部成立,书记许乃超,隶属于中共香港海员工委。晨光小学是中共南路活动的重要地点,中共南路特委领导经常到这里开展工作。1944年冬,中共南路特委在晨光小学举办为期三个月的医务训练班,为抗日前线培训医护人员,晨光小学校长廖彦冰执教。抗战时期晨光小学是革命学校,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下令撤销晨光小学,学校组织师生积极抗争。为避免国民党迫害,延请名士冯凌云为校董,取“海晏河清”之意,把晨光小学和晨光学校更名为河清小学、河清中学。学校更名后直到湛江市解放,广大师生在党组织领导下开展系列革命斗争,支持解放战争,为革命输送了大批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