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 渠首占地面积200余亩。它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40县(市、区)1130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秦昭王后期(约公元前276年至251年),蜀郡守李冰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组织岷江两岸人民,修建都江堰。唐代,修建了飞沙堰。 建国后,又修建了工业供水渠、外江闸、飞沙堰工业引水临时挡水闸。 [10] 为有效管理维护都江堰的运行,设立了堰官、岁修制度。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8]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的创建,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根源。

战国时期,刀兵峰起,饱受战争痛苦的人民,渴望中国统一。当时,落后的秦国,经过变法改革,一跃成为“国富兵强,长雄诸候,周室归籍,四方来朝”的强国。国势振兴、实力雄厚的秦国,亟欲统一天下,结束分裂局面。秦欲统一中国,必须有其坚实的后方基地,为它提供可靠的兵力、财力,故早有图巴、蜀之意。首先,秦惠王诱使蜀王修通了“石牛道”,并不断用金银美女去麻痹蜀王。《华阳国志·蜀志》载:“蜀侯使朝秦,秦惠王数以美女进,蜀王感之,故朝焉”。 公元前316年,处于奴隶制割据的巴、蜀两国发生了激战。《华阳国志·蜀志》载:“蜀王别封其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苴侯与巴王为好,巴与蜀仇,故蜀王怒,伐苴候,苴侯奔巴,求救于秦”。这就为秦灭巴、蜀造成了机会。秦国的司马错分析了巴、蜀形势,认为:“蜀有桀纣之乱”,向蜀扩展的时期已到。提出了秦灭巴、蜀,政治上秦有“禁暴止乱之名”,符合巴、蜀人民的愿望;经济上,“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军事上,巴、蜀“水通于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舶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的战略主张。秦惠王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同年秋派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举兵从石牛道伐蜀,蜀兵败,蜀王被戳。蜀国灭亡后,秦在蜀地置蜀侯及蜀相,推行封建制度。从此,奴隶制割据的蜀国,迅速向封建制社会转化。封建势力的兴起,为都江堰的创建,准备了最可靠的社会历史条件。 都江堰修筑之前,成都平原的农业已有一定的基础。蜀以务农为本,并有治水的要求和能力。《华阳国志·蜀志》说:“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移治郫邑,或治瞿上”。又说,司马错伐楚时,兵精粮足。实力雄厚,曾率领“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山海经·海内经》载:“蜀有都广(即广都,今四川双流区一带)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黍、膏稷”。足见成都平原的农业,已具有相当水平,为都江堰的兴建,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秦为促进生产的发展,将蜀地建设成可靠的战略基地,势必要兴修水利。要兴修水利,政局稳定是先决条件。故秦并蜀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为加强秦在蜀中的政权力量,首先“乃移秦民万家实之”。此举也给蜀地带来了中原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立刻修建了成都城、郫城和临邛城,使之成为既是新的政治、经济中心,又是军事设防的堡垒。《华阳国志·蜀志》说:成都城“营广府舍,置盐铁市官并长丞,修整里阓,市张列肆,与咸阳同制”。这表明秦政府已着手进行了一项重要的经济改革,即用封建的个体工商业,伐替了原蜀国的奴隶制工场。秦灭蜀后的三十多年间,先后平定了蜀侯、蜀相的三次叛乱。公元前285年,秦昭王采取了断然措施,废蜀侯,“但置蜀守”。彻底废除了分封制而代之以郡县制。此时,蜀地人民得到了休生养息,生产有了发展,故人心归顺,政局稳定。这既从生产关系上为解放生产力创造了条件,也从组织上为都江堰的兴建提供了保证。

都江堰建在岷江出山口处。渠首以上总集水面积23037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来水量150.82亿立方米。控测岷江上游的水文站有两个,一个是干流出山口处的紫坪铺水文站,控测集水面积22664平方千米,占岷江上游总集水面积的98.38%。一是白沙河出口处的杨柳坪水文站,控测集水面积363平方千米,占总集水面积的1.58%。白沙河口至都江堰渠酋有集水面积10平方千米,占总集水面积的0.04%。

紫坪铺水文站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8月设站,测流断面平均水位海拔743.38米。据水文站45年的资料,年均流量462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145.7亿立方米。最大年均流量619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95.1亿立方米(1937年);最小年均流量367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15.6亿立方米(1959年)。年平均最大、最小流量值较差1.69倍。最大洪峰流量5480立方米/秒(1964年7月22日),最枯(瞬时)流量74.7立方米/秒(1979年2月3日),洪、枯流量值较差73.36倍。


浏览人次:368 更新日期:2019-03-07

<上一篇:彭真故居纪念馆下一篇:班佑村(红军革命烈士纪念碑)、巴西会议会址>

声明:
1、本站文章内容仅代表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未经授权,本站所有图文禁止任何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3、本站培训均由专人负责并签订法律合同,若遇冒充本站乱收费行为,请及时与本站官方反馈。举报邮箱 337599110@qq.com。

  • 学习心得
  • 培训案例
  • 相关推荐
  • 合作机构
  • 我刚看过

红色文化培训中心
红色教育培训基地
咨询电话: 400-025-6988
联系地址:中国南京市和燕路289号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扫码入群咨询
全国培训方案
免费提供报价
解决棘手问题
线上线下课程
专业正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