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对人们最大的功用,不光是记述过去的一切,传承民族文化,留给下一代宝贵的财富与经验,重要的是传承获取财富的能力、眼界和格局。
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桥段数不胜数,将它们组合起来,就能勾勒出中国经济风云的历史启示录。
1938年,抗战爆发以来,国民政府及其军队节节败退。上海、南京、武汉先后沦陷,数以万计的人员物资,都将撤退目标瞄准了国民政府的战时陪都——重庆。
撤往大后方,长江三峡是必经之地。所有人员物资在进入三峡之前,都要在宜昌码头换乘吃水浅的大马力小船,才能通过水情复杂的三峡航道。于是,宜昌码头再无宁日,一时间物资拥塞、人声鼎沸。最重要的是,还有40天三峡就要进入枯水期了,到那时船只无法通行,所以留给撤退的时间不多了。
这不是一次无序的大逃跑,而是一次有组织的大撤退。整个行动的指挥中枢,就是民生公司宜昌分公司位于怀远路的办公楼。楼下重兵把守,戒备森严;楼上通宵达旦,一刻不停。
历史上,将这一次宜昌大撤退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宜昌大撤退保存了当时中国的主要经济实力,大批工厂、物资和人员顺利转移到抗战大后方,为中国的持久抗战提供了经济支持。晏阳初称赞此次活动为中国实业的“敦刻尔克”。民生公司因抗日有功,获得国民政府嘉奖,卢作孚获得国民政府颁发一等一级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