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林业部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林场、阴河林场的基础上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1968年归河北省管理,成为省林业局直属单位),自此塞罕坝定名。
塞罕坝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用两代人的青春和汗水,营造起万顷林海,加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满蒙民族风情,形成了国家一级旅游资源。
1993年5月,塞罕坝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区。
那是1962年2月,来自19个省区市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的热血青年和242名优秀林业工作者,怀着“给北京阻沙源、给天津涵水源、给国家增资源、给地方增财源”的宏伟目标,浩浩荡荡开进塞罕坝海拔1500米以上荒无人烟的荒沙地。他们住窝棚、喝雪水、啃干馍,迎风斗霜,挖坑栽树。这些英雄的创业者们,经受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沉痛打击,却仍然夜以继日,不舍不弃,胼手胝足,持之以恒,硬是在遮天盖地的荒沙地上营造出一块让世人瞩目的绿洲。
2017年8月,习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2021年8月23日,习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深入林区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总书记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塞罕坝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属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木兰围场的满语名称为“木兰辉罕”,汉译为“哨鹿设围狩猎之地”,地跨蒙古高原的南部边缘,处于阴山山脉东端、大兴安岭山脉南端、燕山山脉西北端汇合处。塞罕坝在辽、金时期,被称作“千里松林”,曾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清朝入主中原后,为了遏制沙俄侵略北疆,绥服蒙古,防备朔方,治兵振旅,于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设置“木兰围场”,成为皇家猎苑。但到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开围放垦以后,森林植被逐渐被破坏,后来又遭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退化为草原荒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相继建立国有林场,封养保护起天然次生林百万亩,森林植被和生态环境逐步恢复。
公园现有7.1万公顷风景林,以及辽阔的草原、奔腾的马群,令人心驰神往。鸟瞰全园,茫茫林海随地形起伏而高低错落,雄伟壮观。蓝天白云下,风景林交相辉映,四季景色优美如画。春季一片嫩绿,绿树鲜花挂着晶莹的露珠,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夏季百花盛开,繁花似锦,金黄色的金莲花、山罂粟、蒲公英,紫红色的地榆,雪白的走马芹花、银莲花,粉红的柳蓝,蓝色的飞燕草、华北乌头等,一簇簇,一片片,艳丽多姿,美不胜收。秋季,大地披上金装,在近千平方公里范围内,赤、橙、黄、绿色彩纷呈,景色诱人,让人流连忘返。冬季,茫茫雪原上,云杉、樟子松、油松,银装素裹,傲然屹立,树上的冰挂晶莹剔透,还有那不凋的红果在白色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娇艳妩媚,更有觅食的珍禽异兽出没,不时给人带来意外惊喜。公园属内蒙古高原边缘及坝上山地。坝上东部为草甸,边缘部分向下切割为深谷;西部为波状起伏的沙丘,地势开阔。园内海拔在1800米以上的山峰十余座,峰、峦、谷、坡、岗、岭、崖、壁,多姿多彩,各有千秋。公园坝缘山地较为集中,有的高耸壁立,有的清秀迷人、婀娜多姿。亮兵台最让人称奇,一块天降巨石兀峰突起,矗立在万顷林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