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伯英故居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开慧镇飘峰山村枫树湾组 [1] 。故居由缪伯英曾祖父始建,后历经数代扩建并修缮,建筑为一个完整典型的湘东北民居建筑。
缪伯英,1899年10月出生于长沙县清泰乡(今开慧镇)枫树湾一个职员家庭。缪伯英幼年习文识字,考入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又以长沙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有幸成为李大钊的学生,并经李大钊介绍,成为中共第一位女党员。此后,缪伯英走上职业革命道路,号召女同胞冲破封建罗网,做时代新女性。
缪伯英故居始建于一八三零年,院落房屋坐北朝南,为大三进两天井,中间以过亭连接布局,整个故居占地约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现存各类大小房间28间。 原本大三进两天井的布局,如今已看不到原貌。缪伯英的画像挂在正堂。现存各类大小房间10间,分别为:正房4间,会客室1间,厨房、打米房、踩布房各1间,杂屋2间。大门是木质大门板,进门天井由黄岗岩石砌成。正房分为缪伯英卧室和她父母的卧室以及两间客房,都摆放有床、柜、桌椅等。 缪伯英烈士亲侄子缪纯组将全家珍藏近百年的烈士遗物遗照无偿捐赠出来,用于故居复原陈列,包括有缪伯英生前用过的座钟、皮箱,有缪伯英参加敌后斗争的化妆盒等。
她以实际行动倡导和践行“男女平等”,并证明了“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样进学堂读书,且读的更好。”在求学过程中,她不仅坚定了反抗封建礼教的责任意识,并且对妇女自我意识的认识日益深刻。这位女青年真正走上革命道路,与她生命中遇见的一个重要的人物李大钊分不开。
到北京,各种新的社会思潮让缪伯英大开眼界,为表达自己与旧的封建制度的决裂,她将一头长发剪成了齐耳短发。不久,她认识了湖南籍的北大学生何孟雄,通过他参加了工读互助活动,开始了社会实践。
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十分流行,但其颇为庞杂,既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又有各种各样被称为“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流派。缪伯英等抱着“工是劳力,读是劳心,互助是进化”的信念,希望建设一个工读互助社会,她为此还从女高师退学。女高师学生、工读互助团成员杨璠曾回忆:“赞助人中的缪君伯英,舍女高师学校,入女子工读互助团当团员。”毛泽东曾在1920年2月一封致陶毅(陶斯咏)的信中写道:“今日到女子工读团,稻田新来了四人,该团连前共八人,湖南占六人,其余一韩人一苏人,觉得很有趣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缪伯英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影片《追光》成功塑造了缪伯英这位中国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形象。
正因为中国有无数像缪伯英这样的革命先辈,舍生忘死,勇往直前,才铸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要将英雄的红色血脉不断传承下去,勇毅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