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为征集和保护安源工人运动的文物,研究和宣传安源革命斗争历史而于1956年创建的专题类博物馆,1968年兴建了陈列大楼,1984年邓小平同志为纪念馆题写馆名。安源有着丰富的优质煤炭。1898年汉阳铁厂督办盛宣怀引进西方资金和技术创办了萍乡煤矿,并于1899年兴建了专门运煤的株萍铁路。安源路矿就是萍乡煤矿和株萍铁路的合称,20年代初,有工人1.3万多人。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决定集中力量开展工人运动,当年8月成立了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当时江西还没有共产党的组织,安源路矿与湖南联系密切,因此发动安源工人革命运动的责任,便交给了中共湖南党组织的肩上。1921年秋,28岁的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书记,以走亲访友的名义第一次来到安源,准备在安源发动工人运动。1922年2月,在萍乡煤矿的一个火车房,中国共产党在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党支部成立了。李立三任书记。5月1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宣告成立。当年9月11日,刘少奇被派往安源,和李立三共同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就在刘少奇抵达安源的当天,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致函路矿当局,提出了三项要求。9月12日,当局做出答复,前两项可以解决,第三项则借口亏损予以拒绝。这引起了工人的极大不满。当天晚上,工人俱乐部成立了罢工总指挥部,李立三任总指挥,刘少奇任谈判代表。9月13日午夜零点,俱乐部发出罢工命令。9月14日凌晨2点,东平巷的供电中断,井下的电灯全部熄灭,工人们高举斧头、岩尖,冲向路矿当局办公大楼,高喊“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煤矿机房因燃料用完所有矿井都面临全线崩溃。路矿当局不得不与工人代表进行谈判。袁自成是安源煤矿的退休工人,他的父亲袁品高也是一名老矿工。由于武功好,1922年9月16日,曾作为保镖陪同刘少奇来到当时的办公大楼进行谈判。安源公务总汇大楼内,相比当年的谈判现场安静了许多,但是起起伏伏的往事,来到这里的每个人都感同身受。谈判的气氛相当紧张,面对狡猾的路矿当局,刘少奇临危不惧,坚持斗争。9月18日上午9时,李立三和刘少奇与路矿当局代表在最后达成的增加工资、改善福利等13项协议上签字。至此,历时5天的大罢工取得了完全胜利。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安源路矿工人运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革命历史专题纪念馆。纪念馆始建于1956年,初称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是我省最早的革命纪念馆。1968年在安源牛形岭山腰上建立了陈列大楼,更名为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动纪念馆,1970年元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72年9月恢复现馆名。1984年邓小平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陈列大楼兴建于1968年,整座大楼由江西省建筑设计院设计,是一座设计独特、造型雄伟、建筑水平与审美价值高度有机结合的建筑。外墙整个墙面铺有淡黄色的瓷砖,屋檐四周是金黄色的琉璃砖,屋顶正面是由428块瓷砖组成的、直径达6米的《毛主席去安源》油画头像,高梁红的女儿墙上点缀着由汉白玉雕刻的葵花、麦穗、信号灯、矿灯等图案,两侧是琉璃砖砌成的十面红旗和有机玻璃制成的十个大火炬,正大门前面用天然大理石铺成的六根大方柱,形成了高大的走廊,两侧正墙面上铸有毛泽东手书的镏金大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整个建筑物凝结着许多人的心血,寓意着特定时代的深刻内涵,同时,它也是一座取材精良、工艺精湛、雕刻精美,集宏伟、庄严、华丽于一身的建筑物。历时四十年的陈列大楼至今仍是萍乡地区标志性建筑物和一张最靓丽的红色名片。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初期相结合的光辉范例。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构筑了一个新的平台和载体,目的在于让青少年一代进一步了解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伟大意义,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少年爱学习、爱劳动、爱党、爱国、爱人民,进一步培养青少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