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慕尔鸣路甲秀里318号是毛泽东一生中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寓所。石库门房子里留下了毛泽东和家人们诸多生活痕迹和故事。1924年毛泽东来到上海,当年的6月至12月,毛泽东同夫人杨开慧,两个孩子毛岸英、毛岸青以及岳母向振熙一家五口寓居于此。在上海期间,毛泽东除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局秘书、协助陈独秀处理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外,还参与领导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工作,为维护国共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是幸运的,能得到我的爱,我真是非常爱他的哟!……谁把我的信带给他,把他的信带给我,谁就是我的恩人。”在实物展示区,杨开慧的手稿中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丈夫的深深爱恋及思念。据悉,这段话是杨开慧在与毛泽东1927年分离后所写,此时距离杨开慧牺牲只有10个月的时间。令人唏嘘的是,当这份手稿在杨开慧故居被发现时,毛泽东已经离开人世。他终究没能收到爱妻沉甸甸的思念。这段文摘的下方,陈列着一份泛黄的手稿,名为《给一弟的信》。1929年,当杨开慧得知朱德夫人被国民党残忍杀害挂头示众后,就感觉死亡如影随形,于是写信给堂弟杨开明,希望托孤。但这份“遗嘱样的信”最终也没有寄出,直到1982年才重见天日。这些珍贵的文字,让观众得以走进杨开慧生命最后三年的内心世界,窥见了她作为革命者、作为妻子、作为母亲的心路历程。毛泽东一家先后为革命牺牲了六位亲人,毛家六烈士中包括毛泽东长子毛岸英。在实物展区,观众还看到一捧从毛岸英牺牲地取回的泥土,以及俄罗斯政府授予毛岸英的二战反法西斯勋章。
1919年至1920年,毛泽东三次来到上海,为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青年送行,而他本人却留在了国内。至于他为什么不出国,一封毛泽东1920年3月写给友人周世钊的信件道出了原因。信中,毛泽东谈到他暂不出国的原因:“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 1920年5月,毛泽东为领导驱张运动来到上海,寓居于哈同路民厚南里。在与陈独秀多次讨论马克思主义后,毛泽东最终坚定了自己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初心。陈列馆的展示柜内,一套1938年版红色《西行漫记》定格在了第183页,上面清晰地写道:“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