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中国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林则徐是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历官翰林编修、江苏按察使、东河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等职。1839年以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虎门销毁。该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战争爆发不久,林则徐被构陷革职,发往新疆戍边。1845年重获起用,历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加太子太保。1850年林则徐在奉命镇压拜上帝会起事途中,病逝于潮州普宁。获赠太子太傅,谥号“文忠”。有《林文忠公政书》等作品传世。林则徐一生遍历地方,治绩卓著。虽在两广抗击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由他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及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 使林则徐“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 。林则徐赴广州主持禁烟后,在与侵略者斗争的实践中意识到自己对西方知识的贫乏、国人对王朝之外世界的无知,他急于改变“沿海文武大员并不谙诸夷情,震于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来历” 的状况,于是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收集外文报刊、书籍进行翻译,以求获得有价值的情报,加深朝廷、国人对“西洋”的了解。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林氏后裔及门人集资兴建林则徐祠堂。1961年,林文忠公祠被公布为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11月,林文忠公祠前半部的修缮、修复全部竣工修复,《林则徐生平事迹和文物》布展完成,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成立。1983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1985年8月底,林文忠公祠前后两部分全面修复竣工开放。10月,被列为福建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扩建林则徐纪念馆新馆部分,并进行了展陈更新。2009年6月26日,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改扩建后,林文忠公祠恢复原有祠堂的功能,作为复原陈列,新增馆舍陈列“林则徐史绩展”,从而使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成为一座集古建筑展示、生平事迹展示、临时展览和科研办公等功能为一体的园林式、现代化的纪念展览馆。2013年,“林则徐宅与祠”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林则徐出生地暨幼年读书处、林则徐故居和林文忠公祠。
1990年6月18日,到任福州月余的习总书记就到林则徐纪念馆瞻仰、调研。1995年6月3日,林则徐铜像在福州南大门——白湖亭竖立。在揭幕仪式上,习总书记满怀深情地说:“今天我们故乡人民竖立起林则徐铜像,就是为了激励自己,教育后人,让在林则徐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永远发扬光大。”同年8月24日,在福州市纪念林则徐诞辰21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我们要“继承、发扬林则徐坚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和气贯长虹的民族正气,学习他清廉刚正的高尚风范,学习他‘开眼看世界’的开拓精神”。到中央工作后,习总书记多次提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自勉联也被他一再引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今已成为福州的城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