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团结更多进步青年加入共产党的后备力量,陈独秀决定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共产党的后备军和共产主义预备校。1920年8月22日,经陈独秀倡导,俞秀松、施存统、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金家凤、袁振英、叶天底等人,在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宣告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之所以将团中央机关办公地点选在这里,是因为它与老渔阳里2号有一条弄堂贯通,便于往来活动。此后,渔阳里街区成为共产党在上海早期活动的重要场所和历史见证地。在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引领和感召下,北京、武汉、广州、长沙等地相继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随着队伍逐步壮大,1921年3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委员会在上海成立,俞秀松任书记,下设秘书、组织、教育、调查、宣传、编辑、联络和图书8个分处,除日常工作外,还要领导和协调地方团组织。
由于各种原因,1921年5月前后,上海及一些地方的团组织停止活动。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共一大决定继续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吸纳优秀成员。8月,张太雷等人从俄国回到上海,被指派负责恢复和重整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作。1922年5月5日至1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及各项决议。高君宇、施存统、张太雷、蔡和森、俞秀松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施存统任团中央书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使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实现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完全统一,成为在政治纲领和奋斗目标上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的全国性的先进青年组织。1925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决定将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进一步发挥先锋作用,党领导的进步青年组织发展迈入崭新阶段,新渔阳里6号也结束了历史使命。1957年,上海市将淮海中路567弄6号团中央机关旧址按原貌进行恢复。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将位于这里的团中央机关旧址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中共上海市委和共青团中央对团中央机关旧址进行全面整修,并成立旧址纪念馆。2004年4月26日,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石库门建筑,向参观者诉说渔阳里的故事,进一步发挥宣传教育阵地作用,持续焕发百年建筑的不朽青春。
第一部分“序厅”,该展厅通过30米长的巨幅铜板壁画再现了80多年来中国青年运动历程。
第二部分《中国青年英模展厅》,该陈列重点展示了五四运动以来的33位青年英模和英模集体的感人事迹。
第三部分《团中央机关旧址历史展厅》,该陈列主要反映从民国八年(1919年)五四运动至民国十一年(1922年)团“一大”召开的历史。展厅分四个展区:第一展区介绍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第二展区介绍上海建团的过程;第三展区介绍全国建团的情况;第四展区展示了从渔阳里6号走出来的以刘少奇、任弼时、俞秀松、罗亦农、萧劲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人物。
第四部分《上海青年运动史展厅》,该展厅通过图片展示了八十多年来,上海青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创造的业绩。
第五部分“团中央机关旧址复原场景”,该部分复原了当年团中央机关的内部陈设,再现了当年团中央机关、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外国语学社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