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嫂纪念馆

沂蒙山区有一个伟大的女性群体,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她们就是"沂蒙红嫂"。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红嫂"有的已经故去,有的到了耄耋之年,但她们身上的那种"红嫂精神",通过她们的子女以及她们抚养过的革命后代,延续传承,从沂蒙山区走向全中国,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牺牲奉献、报效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沂蒙红嫂纪念馆”,是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基地,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占地面积100余亩。是由山东省委组织部、临沂市委、沂南县委共同打造的、面向全国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省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由沂南县委组织部党性教育基地工作办公室直属管理。是国内迄今唯一全面、系统介绍“红嫂”的专题纪念馆,也是中国唯一一处以普通群众为主题的革命纪念馆。设置有红嫂主体展馆展区、红嫂生活体验展区和沂蒙红色遗迹展区。该馆以沂蒙红嫂的感人事迹展现了“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为核心内容的红嫂精神。

在沂蒙山区,像明德英这样的红嫂还有很多,可以说是“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在抗战最为艰苦的时期,在共产党八路军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为了民族解放和革命战争的胜利,她们毫不犹豫地拆下自家的门板做担架,扒下房屋上的干草喂军马,找出珍爱的陪嫁布做军鞋,拿出仅有的粮食献给子弟兵,将最后一个亲人送到了前线,用自己的乳汁喂伤员,甚至,她们可以为保护党的孩子而献出自己的骨肉,可以为保存一封烈士的遗书而毁家无悔,可以为一句诺言而坚守终生……她们用柔弱的双肩毅然扛起了家庭和革命的重担,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奉献之歌,把慷慨无私的崇高情怀展现到了极致!在她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大爱情怀,这种情怀,是红嫂精神的本质所在,更是广大沂蒙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如今,在新的历史时期,革命老区各行各业的女性楷模,成为“新红嫂”的新典范。作为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于爱梅始终把弘扬“沂蒙精神”作为人生追求。她常年拥军,长期坚持到学校、企业等单位宣传红搜故事,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被誉为新时代“沂蒙红嫂”。“沂蒙精神不仅是千万临沂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沂蒙红嫂的后代,把他们的精神宣传、弘扬、传承下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沂蒙老区人民的共同心愿。”

“沂蒙红嫂纪念馆”从成立之初就承担着对全省乃至全国的党员干部进行党风党纪党性教育的培训功能。新的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立足把“锤炼党性、塑造灵魂”,作为党性教育基地的培训目标,着力解决党员干部的“信仰”问题。充分利用沂南县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一是现场教学,围绕沂蒙红嫂大仁大义、大忠大勇、无私奉献这一教学主题,让学员聆听红嫂们感人肺腑、荡气回肠的故事,感知在苦难岁月中普通老百姓的坚定信仰和无悔追求,感知那个时代的先辈们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让学员理解红嫂精神,记住并传承红嫂精神。二是事迹报告会,邀请沂蒙红嫂后代、英模人物后代进行现场讲述,以亲人的身份和视角,再现真实历史,使学员能够近距离感悟沂蒙精神和红嫂力量。三是体验式教学,再现当年沂蒙人民支前的真实场景,学员通过体验、观看、品尝、现场参与制作烙煎饼、纺线、织布等现场演示,感受沂蒙红嫂在战争年代支援前线的艰辛与不易,使学员内心产生共鸣。四是社会实践,主要是组织学员夜宿农家,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晚上开展走访革命家庭和聆听收集革命故事等活动,旨在增加学员群众观点,加强党性锻炼。


浏览人次:1007 更新日期:2021-03-20

<上一篇:兰陵-“银厂惨案”纪念地下一篇:常熟博物馆>

声明:
1、本站文章内容仅代表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未经授权,本站所有图文禁止任何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3、本站培训均由专人负责并签订法律合同,若遇冒充本站乱收费行为,请及时与本站官方反馈。举报邮箱 337599110@qq.com。

  • 学习心得
  • 学员风采
  • 培训案例
  • 相关推荐
  • 合作机构
  • 我刚看过

红色文化培训中心
红色教育培训基地
咨询电话: 400-025-6988
联系地址:中国南京市和燕路289号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扫码入群咨询
全国培训方案
免费提供报价
解决棘手问题
线上线下课程
专业正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