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焦竹园革命旧址-鄂豫边革命纪念馆

泌阳县城往东30多公里,在铜山脚下、泌水河畔,古朴沧桑的焦竹园革命旧址掩映在绿树丛中。这是一组青砖黛瓦、流檐翘角的明代建筑群,分为西院、东院和东偏院,院内草木葱郁、花开绚烂。

焦竹园革命旧址是三年革命游击战争时期中共鄂豫边省委和红军游击队的驻地。以此为中心开辟的鄂豫边革命游击根据地(又称桐柏山革命游击根据地)是南方八省十五块红色游击根据地之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称之为鄂豫边游击区。这里是被称为“小延安”竹沟革命根据地的前身,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1934年前后,鄂豫边工委和豫南地区党组织遭到国民党反动当局“围剿”,被破坏殆尽。1935年8月,张星江、王国华、张旺午等在唐河毕店商定,将豫南、豫西南党组织合并成立鄂豫边省委,由张星江任省委书记、仝中玉任组织部长、王国华任宣传部长。鄂豫边省委领导豫南、豫西南10余县党的工作,决定在确山、泌阳、桐柏、信阳四县接合部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桐柏山革命根据地。

1936年1月,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在信阳小石岭村成立,虽然成立之初只有张星江、周骏鸣、王国华、汪心泰、康春、吴恒山、老汪7名队员和3支枪,但鄂豫边区从此有了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队伍。

通过夺取地主武装,开展游击战争,这支队伍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到1937年7月中旬,已发展到400多人。1937年10月,鄂豫边省委和红军游击队进驻焦竹园、邓庄铺,省委机关设在焦竹园,游击队驻邓庄铺。10月中旬,游击队改编为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1937年12月,鄂豫边省委改建为鄂豫边特委,1938年1月改建为豫南特委。1938年1月,根据党中央指示,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正式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和中共豫南特委一起进驻确山县竹沟镇。2月,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彭雪枫到竹沟后,经过整顿和加强,第八团队迅速扩大到1500多人。

“这里是‘小延安’竹沟革命根据地的前身,为竹沟成为中原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支撑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省委机关迁驻竹沟后,焦竹园曾作为招兵处,在保障中原抗战、人员输送、物资供应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鄂豫边革命纪念馆名誉馆长马荣光说,“另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边革命游击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大量兵力,成为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减压带’。”

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是信阳市委市政府为缅怀先烈丰功伟绩,弘扬大别山革命精神而主持兴建的。该馆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北京路与107国道交汇处,占地30000平方米,陈展面积8300平方米,于2007年4月28日建成开馆,由江泽民同志题写馆名。

泌阳县反腐倡廉宣教基地是以当地鄂豫边省委驻地旧址纪念馆为依托而建,与纪念馆相结合,融革命传统教育和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于一体,有泌阳特色廉政文化集中展区、鄂豫边省委驻地旧址、廉政文化宣传长廊、革命纪念馆展厅、廉政文化宣教厅五部分内容组成。泌阳特色廉政文化集中展区共有三个展厅,分别是德馨厅、垂范厅和教化厅,这一部分共3座9间房屋,布展面积360平米。

纪念馆基本陈列按时代顺序,以数千幅图片和实物对应的方式,全面展示了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史,着重介绍了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各个历史阶段发生在鄂豫皖大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浏览人次:2563 更新日期:2022-03-16

<上一篇:驿城区-庞阁村革命村史馆下一篇:中共苏皖区一大会址>

声明:
1、本站文章内容仅代表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未经授权,本站所有图文禁止任何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3、本站培训均由专人负责并签订法律合同,若遇冒充本站乱收费行为,请及时与本站官方反馈。举报邮箱 337599110@qq.com。

  • 学习心得
  • 培训案例
  • 相关推荐
  • 合作机构
  • 我刚看过

红色文化培训中心
红色教育培训基地
咨询电话: 400-025-6988
联系地址:中国南京市和燕路289号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扫码入群咨询
全国培训方案
免费提供报价
解决棘手问题
线上线下课程
专业正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