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仁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之北岭东坡,始建于1947年。陵园占地面积达2225平方米,由主碑、副碑、幕地、风雨亭等建筑组成。主碑系砖石结构,水刷石涂面,高17米。碑顶用水泥浮雕的黑纱飘带和花环,正面镶嵌“光照千秋”四个大字。碑下四周浮雕不同时期革命头争人物,塔之四周建有水泥护栏。主碑前面为副碑,上刻“桓仁人民革命纪念碑碑文”1000余字。
近半个世纪以来,有许多革命英杰、爱国志士为解放、保卫和建设桓仁,赴汤蹈火,英勇奋斗,以至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自1931年“9.18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东北沦陷,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1932年4月21日,国民党东北军团副唐聚伍在植仁建立辽宁民众自卫军,邻县奋起响应,1934年春由杨靖宇将军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第一军独立师进军桓仁,唤起民众,建立密营,开辟游击区。桓仁人民,同仇敌忾,参加抗联,支援抗日,在歪脖望、大青沟、刀尖岭等战斗中重创日伪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政府悍然发动第三次国内战争。1946年11月2日,国民党19军进犯桓仁城,全县军民不屈不挠,奋起保卫家乡,县区武装战略转移,坚持游击,攻克二户来,消灭盘踞八里甸的国民党县乡自卫团,1947年3月17日,我辽东军区4纵队11师师长蔡正国率军转战植仁,歼灭县城守敌解放桓仁。
解放后的桓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土改,发展生产,争后恐后参军支前,迎来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诞生后,美帝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桓仁人民响应国家号召,跨江参战,壮士儿男,抗美援朝,把忠骨抛在异国他乡,谱写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动人诗篇。1972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陵园1969年改建,改建后的陵园占地 8 0 平方米: 1987年全县18个单位联合发起倡仪,集资整修陵园,数月时间干部群众自指12万元,1988年7月正式施工,翠年十一月竣工。1995年6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投资10余万元,对陵园进行全面维修,8月下旬陵园修缮一新。每年都有近万名群众和学生瞻仰,发挥了爱国主教育基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