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引兵井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井冈山斗争。当时要取得斗争胜利,就必须解决经济建设这个重要问题,否则在山陵遍布、经济落后、敌人封锁严重的井冈山地区,革命将难以为继。为此,1927年底,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走下井冈山,来到茶陵、万安、遂川一带寻求破解经济困境的办法。其中,1928年1月,毛泽东在遂川草林区(今草林镇)开辟的首个红色圩场,不仅促进了当地商贸的恢复和发展,还有效支援了井冈山斗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商品经济的首个成功尝试。
草林位于遂川县城西南、井冈山南部,靠近赣州南康、上犹及湖南桂东,处于湘赣边界之中。这一带山地较多、交通闭塞,自古以来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即便近代资本主义商业和洋务运动也未能给这一经济结构带来实质影响。因此,在工农革命军到来之前,这一带的商业基本以原始、简单的商品交换为主,并在发展中形成以农副产品、手工制品为主要交易商品的大小圩场。草林由于地处这一带的中心位置,且水运便利,因此是井冈山地区最重要的圩场之一。草林圩场每逢农历一、四、七开市,开市时周围近百里的农民都会肩挑各种土特产前来赶圩,以此换取生活必需的盐、糖及其他工业产品。近代的草林圩场曾一度繁荣,形成了上街、下街、正街、横街、糯米街、河边街、潭前街等商业街道和涉及茶叶、烟草、丝织、洋油、米果等24个行业的近200家店铺。其中,草林圩场的中心点(今草林镇左溪河岸)最为繁华,“每家店门口有凉棚,可以摆摊子做生意”。不过这一切很快就因为大革命前后各方反动势力的压迫而消失。
1927年底,工农革命军来到草林圩场前,占圩场商业八成以上的中小工商业,大多生意冷清,濒于破产。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受到国民党反动势力苛捐杂税压榨。在草林,不仅开店铺的中小商业者“要完牌照税、营业税、经商税”,肩挑货物的流动小商贩也要交重税。其中,小商贩前往草林的路上就要抽厘金税,“由藻林(即草林)到禾源路上的园岭坳上要抽一道税,每人一百钱。从藻林到黄垇路上要抽五道税,即藻林、仙人井、分水坳、烟洞坳、黄垇,不管担的是什么货物都要完税。完税的比例是根据货物不同为百分之五六到十。”沉重的赋税让中小工商业者利润微薄。另一方面则是他们还遭到当地土豪劣绅、大资本家的盘剥。当时,“整个藻林圩由土豪资本家把持经营”。其中,土豪黄礼瑞、郭朝宗等开设的“遂昌”(当铺)、“元昌”(油行)、“元丰”(烟馆)、“四美布店”等大商号几乎垄断了草林的经济命脉。这些人通过贱买贵卖、囤积居奇,垄断市场,造成许多中小工商业者破产,“当年,有个小商人吴有余,开始是帮工,后来做小生意,他向‘四美店’贩布卖,由于布时涨时跌,他贩布的钱利上加利,结果弄得卖掉所有家当财产,还没有还清‘四美店’的债,最后逼得无法,只好逃到外地谋生。”多方反动势力的摧残让草林圩场日渐萧条,为了生计不得不赶圩的周边农民甚至感叹,“逢圩好比上刀山,一步一道鬼门关”“草林圩上走一圈,流尽穷人血和汗”。 除了在各种反动势力摧残下草林圩场自身日渐衰落外,毛泽东等人到草林圩场开展经济工作,还面临另外一重困难,即各反动势力对工农革命军大肆造谣,使得大量群众不敢与之来往。
除此之外,草林工农组织不够健全,地主反动武装横行等都是毛泽东重建草林圩场需要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对草林圩场的改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商品经济的重要开端,为井冈山斗争和苏区建设等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