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摘自习总书记2020年7月21日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走进展厅,就能看到荣毅仁先生的雕像,厅内主要展示了荣老先生的一些私人物品和外国友人赠送的礼物。沿着箭头往前走,就到了荣老先生晚年与夫人居住的北京四合院,里面展示着当时荣氏家族产业的一些商标和品牌。上世纪50年代前,荣家就在无锡捐资助学,修建桥梁,周围的公益小学、公益中学以及江南大学都是他们创办的学校,他们还在无锡以及周边造了100座桥,为无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实荣氏对于无锡人来说不会很陌生,荣家在上世纪50年代前就捐资助学,周围的公益小学、公益中学以及江南大学都是他们创办的学校。另外在无锡以及周边造了100座桥,有名的有长街旁的大公桥等等。荣氏家族的历史可追述到清中期,他们都是从南京迁徙到无锡惠山南麓定居的。如今的荣巷已经辉煌不在了, 不过荣氏子孙依然繁衍生息与此,上荣、中荣和下荣依然住着无数荣氏子孙。老的荣巷街区也焕然一新,居然在梁清路的餐饮区旁还修建了一所教堂。岁月悠悠 , 600多年历史的荣巷未来又是一个新天地的模式。
荣家最开始经商是从荣毅仁的爷爷荣熙泰开始的,荣熙泰的经商之路堪称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作为开创荣家经商之路的第一人,荣熙泰经商的想法并非受家族影响,而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因为跑到码头上玩耍,却不小心上了前往上海的货船。在上海,他看到了和江南不一样的繁荣,这里临海的大片船舶码头汇聚了从各地来的货船,码头上面除了热火朝天的搬运工,来来往往的许多商人摩肩接踵,布匹、大米、洋货等各种生意应有尽有。少年荣熙泰动了心思,想要日后的大上海也有他的一席之地。所以,父亲来接他回江南时,他坚决不肯跟着回去,在父亲的安排下,他在码头找了份看守货物的工作。后来遇到贵人相助,转到了与洋商打交道的货仓,这也为荣熙泰后来的资本头脑打下基础。
荣熙泰留在上海的这一决定也让他从灭门之灾中逃生。中国长久以来的闭关锁国政策也不是几句谏言能改变的。在这种局势下,由洪秀全等人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也蠢蠢欲动,这是一场典型的农民起义战争。中国的几朝几代中,江南地区都极为富饶,一是山高皇帝远,二是江南水路多,船运发达。洪秀全也看重了这一点,行军路线将江南列为其中,江南的几个大家族,包括荣家在内,全在这场农民运动中消亡了。整个荣家,只剩下远在上海的荣熙泰活了下来。自那以后,荣熙泰不断的探索经商之道,并跟人合开了家钱庄,但不等他展开他的宏图大志,造化弄人,荣熙泰患上了病,久治无用,遗憾离世。
荣熙泰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荣宗敬、荣德生拿着父亲留下的钱,在无锡开创了面粉和纺织厂。中国人讲究“衣食住行”,这哥两个将头两个字占了个全,随着生意越来越好,两人在汉口、上海等地又新建了好几个工厂。生意做到最大的时候,更是占据了中国百姓衣食的半壁江山。但好景不长,日本对我国的侵略战争也开始了。战争的爆发再加上大量日本的面粉厂、纺织厂涌入国内,荣家的生意持续下跌。而此时的荣家两兄弟已经顾不得家中生意了,由于生意做的大,他们被日本人盯上,荣宗敬一家子匆匆从上海逃往香港,但弟弟荣德生却毅然决然留在上海,誓要与日本人作斗争。
日本人当时以合作为由想要拿走荣家的纺织厂生意,荣德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决不接受日本人的合作说辞,那段时间,荣德生为防止家中产业落入日本人之手,四处奔走,殚精竭力。期间却收到了来自香港的消息,哥哥荣宗敬到达香港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了。哥哥荣宗敬的死是不是昭示着荣家的衰败,宗德生不由得这么想。
此时,我们的中心人物,22岁的荣毅仁留学归国,进入了家中的企业,辅佐着父亲一起度过了那段难捱的时光。荣毅仁出生在荣家最鼎盛的时期,是典型的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家公子。但他的父亲荣德生并没有让他养成富家公子吃喝玩乐的恶习,而是在他很小的时候,便将人送进工厂里历练,让他和工人们一样工作,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来。
抗日战争刚刚结束,中国的内战就又开始了。国民党主张应该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业和重工业的想法,以此为由到处搜刮民脂民膏,以壮大军事势力,严重干预了中国传统工业企业家的发展。国民党的独权专政使得百姓民不聊生,商贾们更是对所谓的政府不再信任。正因如此,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江浙一代的富商唯恐新政府再出蒋经国之流,为了护住家中财产,纷纷出走,前往美国寻求发展。
因为早期的基层工作,荣毅仁十分明白底层人民的劳苦,在做生意方面,有着自己的仁心。毛主席在对上海的解放曾特意安排,对待这个曾经的国民党经济中心,共产党要采用“文攻”的方式解放上海。解放军在进驻上海之后,大量的士兵们没有睡觉的地方,即便睡大街也没有抢占过百姓的任何一间房屋。荣毅仁在看到这一幕后,内心深为触动,心想:也许中国真的迎来了一个切身为人民着想的政府。
上海的企业商人纷纷离开,家中的族人也决定出国发展,但荣毅仁却选择留在中国寻求荣家的破局之道。在和父亲荣德生达成共识后,荣毅仁决定追随共产党,荣家的工厂也开始复工复产。新中国的政策也没有让荣毅仁失望,1949年,我国发布《共同纲领》,其中明确规定,民营资产企业的个人收益也是受法律保护的。中国共产党让荣毅仁十分敬重,在后续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他组织了各企业之间的物资捐赠,大量的物资被运到前线战场。荣毅仁还带领着上海的企业家一起学习毛泽东思想,后期参与到了中国的政治发展,深得毛主席赏识,进入了国家纺织工业部担任副部长的职位。
随着中国政策的不断变革和时代所趋,荣毅仁在上海实现了“公私合营”的企业发展策略,为新中国的企业发展和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荣毅仁也在众人的推举中,坐上了上海市副市长的职位。
建国十年后,荣毅仁收到了来自北京政府的邀请,前往北京参加工作。初来乍到时,因为南北差异的缘故,在饮食上荣毅仁十分不适应。周恩来总理在听说了此事后,特意同他讲:“你可以在北京工作半年,在上海工作半年。”但荣毅仁对政府分配给他的工作十分重视,说“总理的关爱我都知道,不过我既然来了北京工作,总归要慢慢适应的。”见他如此坚持,周恩来总理只好多叮嘱他几句注意身体。
荣家从清朝末期到如今,一如既往的辉煌历经几代人的努力,但荣家之所以能跨过所谓“富不过三代”的玄学,绝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积累的财富,而是上下三代人的爱国之心。荣毅仁无论是从商还是从政,都是在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基础上去努力,对子女的教育也从未懈怠,其父荣德生更是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经商之道。扶大厦之将倾时,荣毅仁先生选择留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坚持跟着共党走,为中国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堪称红色企业家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