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址为解放战争济南战役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9月24日攻克济南时的攻城突破口处。后旧城城墙因城市建设而拆除时,济南人民特意在这里的旧城址上,建起了巍峨壮观的解放阁,以纪念济南解放。站在解放阁上,人们既可凭吊先烈英雄业绩,又可俯览黑虎泉景致,饱览泉城风光。2008年9月24日起,解放阁免费对公众开放,解放阁上的原“济南解放纪念阁”也升级改造为由原国防部部长迟浩田题写匾名的“济南解放纪念馆”。作为庆祝济南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之一,把它改造成了集展示、教育、游览为一体的精品展馆、教育基地和游览圣地。阁名为原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元帅于1965年题写,鎏金的“解放阁”三字石刻和牌匾,分别镶嵌在台基西、南两侧和和高悬阁之二层门额。台基东侧贴壁立《解放济南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镌刻着在济南战役中壮烈牺牲的3764位烈士的英名,由济南书法家朱学达楷书。台基西侧嵌济南市人民政府1986年9月立、书法家武中奇书的《解放阁修建碑纪》。1998年纪念济南解放50周年时,济南市人民政府对解放阁进行修缮,并安装了灯光设施,使解放阁在夜间灯光璀璨,光彩照人。
首层为纪念大厅,用花岗石砌外墙,内墙以硬木护壁到顶,大厅彩色以红色为基调,以深红色花岗石做地面,厅正中以青花大理石为贴面建一浑厚底座,上立3米高的解放军攻城战士群雕英姿,突出了大厅庄严肃穆的气氛。纪念大厅外墙四周,以汉白玉做成35米长的浮雕,从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到战斗胜利的宏伟壮观场景,使整座建筑强化了具有革命历史的纪念特征的风格。二层为观瞻厅,以淡黄色为基调,地面为黄色大理石,四周石墙齐腰,上部为具有民族风格的灯笼窗,镶大面积玻璃,游客可观赏泉城的秀丽景色,在有限的面积里,创造出了开阔舒展的空间。吊顶做石膏花饰结合藻井,配以花篮式高大吊灯,满壁生辉。观瞻厅外,保持了古建筑“阁”的特点,建以1.8米宽的雷台走廊,以汉白玉做栏杆,供人远眺。在主体建筑的四周有108米的通透回廊围合,使基座墙体与中心主体建筑上下相联,浑为一体。整座建筑造型,以“三角形”构图,体现了纪念建筑的永恒、稳定、雄伟、庄严。屋面采用黄色琉璃瓦顶,三层飞檐翅角精美参差有致,整座建筑与基座比例匀称,挺拔而俊秀,是济南现代建筑科学技术与传统建筑形式相结合的典型范例之一。
军人们曾使用的武器装备、战士们视死如归的塑像映入眼帘,从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到战斗胜利的宏伟壮观场景仿佛在馆内重现,紧张肃穆的气氛使我们犹如身在战场,这一段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历史正在向我们展示那鲜为人知的一面,中国军人的英雄气概和无畏精神在参观中点燃了在场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心中的爱国之情。每年的9月24日,很多参与济南战役的老兵都会自发地来到解放济南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缅怀逝去的老战友,追忆过往的岁月。于他们而言,那段日子是这辈子也不会忘却的经历,心中复杂情感难以言喻。解放阁不仅是一个普通的建筑,他更像是一座烈士纪念碑,永远矗立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