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位于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镇人民路33号,背靠文化山。旧址原为一所古老书院,创办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初名文华书院,1908年改为里仁学校。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位于湖南省浏阳市文家市镇,总占地104亩,主要包括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历史陈列馆、积谷仓、秋收广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部分。 纪念馆1974年正式对国内外观众开放,2008年实行免费对外开放。先后获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湖南省十大魅力场馆。 会师旧址原为文华书院,创办于1841年,建筑面积3834平方米,为土木结构,是浏阳四大书院之一,书院后更名为里仁学校。1927年9月19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文家市,在会师旧址——里仁学校召开了前敌委员会,决定放弃攻打长沙,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进军,由此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历史陈列馆建筑面积6957平方米,围绕“光辉起点”主题,通过“一场危机、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支军队、一部史诗”的展示线索布局,分为“序厅、高举新旗帜、开辟新道路、创建新军队、苦难辉煌”五个部分,运用声光电、场景复原、电子沙盘等技术和形式,融思想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体,尽显秋收起义红色文化底蕴,2017年入选全国十大主题展览。 秋收起义纪念园景区位于湖南省浏阳市文家市镇,总占地104亩,主要包括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历史陈列馆、积谷仓、秋收广场、“光辉起点”雕塑、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部分。 会师旧址原为文华书院,创办于1841年,建筑面积3834平方米,为土木结构,是浏阳八大书院之一,书院后更名为里仁学校。1927年9月19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文家市,在会师旧址——里仁学校召开了前敌委员会,决定放弃攻打长沙,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进军,由此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军90周年大会上指出:“南昌起义连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历史陈列馆建筑面积6957平方米,围绕“光辉起点”主题,通过“一场危机、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支军队、一部史诗”的展示线索布局,分为“序厅、高举新旗帜、开辟新道路、创建新军队、苦难辉煌”五个部分,运用声光电、场景复原、电子沙盘等技术和形式,融思想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体,尽显秋收起义红色文化底蕴,2017年入选全国十大主题展览。2017年9月19日,湖南省纪念秋收起义90周年系列活动在浏阳顺利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亲自为秋收起义纪念馆英雄群雕揭幕。新馆正式对外开放后,日均接待游客达6000人次。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里仁学校座落在文家市镇文华山北麓,占地面积5677平方米,建筑面积3834平方米,坐南朝北,前临自东向西的南川河,后倚高升岭、九峰寺、天子岗三座主峰,左驭六龙山,右钳虎形山。古曰书院:”胜揽吴楚英华显地灵,誉震南北人杰现神龙”。 1927年9月19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在此会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光辉起点。 里仁学校原名”文华书院”,取”文章华国”之义。关于其修建原由,据《文家市镇志》记载,清末,清政府倡导兴学,下诏在乡村兴建书院有功之人可嘉赏顶戴花翎,引起全国各地富贾乡绅踊跃兴办。清道光19年(1839年),时任浏阳知县胡芝房(字泰阶)巡视文家市,问及山水,遂勘址文昌宫,倡议将其扩建成文华书院。乡绅刘大馥、甘崇勋、陈番庶、刘大镛、李南雅等当即呈请募建,发印册募集钱款数千缗、田数顷。清道光21年(1841年),文华书院竣工。咸丰元年(1851),临生彭万成同前诸君子复多方劝募,又增田二顷,募集钱款二千缗,征购周边民房隙地添建斋房数十间,对院中堂殿楼阁依次重新加以修葺,文华书院初具规模。同治甲子(1864年)又募资在西斋前面新建成祀奉关帝的武庙,形成书院文武相配的独特格局。过五年,又募款重新修缮大成殿,新刷丹漆,在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左右新增制四配十哲神位,以供书院师生祀奉。文华书院建筑总体布局明朗,平面为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建筑以大小四个天井纵横毗连组合,颇富变化情趣,比例尺度适当。整个建筑坐南朝北,背靠文华山,自南向北以望山亭(秋收起义部队哨亭)、成德堂(自东向西依次为总指挥卢德铭住房、前敌委员会会议旧址、师参何长工住房、何挺颖住房)、状元桥(又名接龙桥)、大成殿、讲堂(战士住房)、门楼(右厢房为第三团团长苏先俊住房,左厢房为第三团副官苏炳芬住房)、过路亭、照壁、巷道、街门之中心为主轴线,东西方向展开。大成殿之西侧出廊院圆门为西斋(战士住房),西斋北首有武帝庙(战士住房)。大成殿之东侧出廊院圆门为东斋(战士住房),东斋之东有文昌阁(战士食堂),阁东(厢房为辎重队长陈毅安住房)紧连厨房。东斋之北为新斋(自南向北依次为师副官杨立三住房、毛泽东住房、师长余洒度住房、副师长余贲民住房)。文昌阁之东北角曾建有一奎星楼(1931年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文昌阁前襟墙与门楼、讲堂、新斋、外围垛墙抱合而成一个1742平方米大操坪(会师操坪)。门楼前坪西侧有一个化字炉。巷道之东为刘氏宗词,之西为储才小学(均已毁)。书院整体错落有致,占地面积5677平方米,建筑面积3834平方米,南北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二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