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先生去世。为纪念徐悲鸿先生的爱国精神和他对中国美术的卓越贡献,北京市政府决定在徐悲鸿先生北京的故居旧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受禄街16号,建立徐悲鸿纪念馆。1954年9月26日,纪念馆在徐悲鸿先生去世的周年纪念日建成开放。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座美术家个人纪念馆,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悲鸿故居”匾额。
纪念馆收藏并展示了徐悲鸿先生创作的国画、油画、素描以及书法等作品一千二百余件,徐悲鸿先生收藏的中国历代绘画作品和欧洲近现代油画、素描作品一千一百余件及画册、图片等各类珍贵的美术资料一万余件。这些珍贵文物和资料,是徐悲鸿先生的夫人廖静文女士,在徐悲鸿先生去世后,按照徐悲鸿先生生前的愿望,全部捐献给国家的。
纪念馆首任馆长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吴作人兼任,1957年开始,由廖静文女士担任馆长直至她2015年6月逝世。
1966年,北京市进行城市建设,因修建地铁,纪念馆拆除。后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关怀指导下,纪念馆在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5号重建,并于1983年元月对社会开放。
纪念馆每年接待大批国内外的观众,是北京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每年也赴各地进行展览,宣传徐悲鸿的爱国精神和艺术思想及贡献。
2010年,纪念馆因设施陈旧,闭馆进行原址重建。2019年重新向社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