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革命烈士陵园, 在扬州城北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沿着平山堂东路途经大明寺,不远处便望见一大片建筑,正中间庄严耸立的牌楼上写着“扬州革命烈士陵园”,令人肃然起敬。这座陵园坐落于蜀冈—瘦西湖万松岭之上,始建于1954年,扩建于1997年,改建于2005年,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也是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
扬州革命烈士陵园,规模恢宏、占地面积达到5.3万多平方米,就坐落在蜀岗万松岭这片花海与满山苍翠之中,显得庄严肃穆。
从牌楼拾级而上,宽阔的英烈广场展现眼前,东西两端,两面长达数十米的英烈墙用黑色大理石建成,端庄的楷书一笔一画,仿佛情思凝结在笔端,将5000多名烈士的英名铭刻在英烈墙上。在英烈墙前后错落着大型烈士浮雕——英雄们冒着枪林弹雨,视死如归,气势磅礴。
烈士陵园入口牌楼,位于半山坡上,造型古朴典雅,上面镌刻着前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的“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八个金光闪闪大字。步入烈士陵园,园内的凭吊广场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可一次容纳5000人祭扫。广场两侧嵌卧着八个直径为4.5米的石雕花圈。广场两侧建有六座碑壁,镌刻着全国著名烈士的诗抄。
陵园的主体建筑是位于烈士纪念碑正后方的烈士事迹陈列馆,其内按照近代历史的时间顺序分为12个展厅,采用文物、雕塑、绘画、多媒体等高科技和艺术手法,陈列自鸦片战争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数百位烈士的生平史料和遗物,其中不乏为民族解放事业血洒异地的扬州籍先辈,他们是古城扬州的骄傲。
出生于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年仅16岁的江上青走上了革命道路,身患严重哮喘,革命意志仍然不减,陆续写下《血底启示》等诗篇,并于1938年创办《皖东北日报》。1939年1月,他联系当地抗日青年和抗日武装队伍,组建抗日武装力量。同年5月初,中共皖北东北特委成立后,积极协助张爱萍等推动形成皖东北国共合作、团结抗战。青春浩气贯长虹,同年8月,江上青在泗县小湾村遭敌伏击,壮烈牺牲,年仅28岁。《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许晓轩,扬州人,1946年7月被押入“白公馆”监狱,在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时,始终大义凛然,坚强不屈,不为所动。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前夕,许晓轩临刑前高举双手,向每间牢房的战友道别:“胜利以后,请转告党,我做到了党教导我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仍将这样……”铮铮誓言今犹在,许晓轩从容就义时年仅33岁。
斯人斯事,可歌可泣。怀着崇敬的心情,缓缓移步第九展厅,一幅油画一扫先前压抑沉重的氛围,再现1949年1月25日当天扬州解放时人民欢呼雀跃的场景。作为苏中地区重要的革命烈士纪念地,自建园以来,陵园共接待祭扫群众400多万人次。1998-2012年,陵园连续多年被评为扬州市“文明单位”,1997年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被命名为省级优秀学校德育教育基地,2004年被命名为省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2008年和2009年先后获得全省和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的荣誉称号。2000年至2010年,江泽民同志曾四次亲临扬州革命烈士陵园祭扫参观,对陵园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先后为扬州革命烈士陵园提写园名,为扬州革命烈士纪念馆题写馆名。民政部李学举部长、公安部孟建柱部长分别于2005年和2010年来陵园视察,也都对陵园工作进行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