徂徕山起义纪念地,位于徂徕山西麓大寺。原为古刹,建筑已不存。“七七”事变不久,济南沦陷,泰城失守。值此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指示。中共山东省委由济南转移到徂徕山,积极发动群众,组织武装斗争。1938年1月1日,在中共山东省委的领导下,泰安、莱芜、泗水、费县等地的群众及平津沦陷区的流亡学生,汇集于徂徕山大寺,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这支革命队伍转战于鲁南、泰沂山广大地区,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发展、壮大,至4月莱芜改编时,已发展成有三个团建制4000余人的抗日劲旅。这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山东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天福山起义之后的又一英勇抗战的壮举。它大大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纪念徂徕山起义五十周年时,在起义地点附近的马头山上,建立了一座高达23米的纪念碑。碑正面刻有徐向前元帅所书“徂徕山抗口武装起义纪念碑”十二个大字。
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是党在山东建立的第一支革命武装,从建立之初就打出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的旗号。在党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对敌斗争,经受战争的考验,和群众一起不断取得抗战的胜利。四支队从建立之初就设立了党的组织和政治工作制度,即在各中队成立党支部,在每个班配备了“政治战士”。他们有计划地组织起义部队进行军事训练,开展站岗放哨、投弹射击、利用地形地物训练等,快速提高队员们的军事素质。针对部分起义人员政治觉悟低、组织纪律性较差、思想不统一等问题,尤其重视通过党组织和“政治战士”对他们进行纪律教育,开展政治学习,教大家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战士学唱《国际歌》和其他抗日歌曲。同时成立了宣传队,深入各村各户,通过宣传演出、扶弱助困,起到了号召抗日、募捐粮饷、扩大武装的作用。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及泰安地区著名烈士的事迹,馆内展示墙上设有滑轨,滑到烈士头像处,点一下就可以把烈士的事迹全部体现出来,主要场景将声、光、电相结合,制作的《徂徕山上战旗红》纪录片使用 3D 数字化技术,更有立体感。"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馆长丁兆村向记者介绍,扩容升级后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分为抗日号角、烽火齐鲁、英雄徂徕、铁血党军、功勋千秋 5 个展厅。同时,馆内设有多处触摸屏,需要查询什么内容都可以找到。足不出馆,沉浸其中,就能全方位更好地了解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乃至山东省抗日武装起义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