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武昌古城规划展示馆迎来了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代表们围绕武昌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实地考察,收集意见建议,查看相关工程实施进展。
“武昌古城的历史有1700年,昙华林的历史有600多年。”翟卫华介绍,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在武昌古城规划范围内,是武昌重要的历史文脉之一。
为了保护、利用好这一历史文化资源,武昌区历届区委区政府咬定目标,一届接着一届干,不遗余力要擦亮这张金名片。
规划先行,市区联动。展示资料显示,2003年和2018年,《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先后出台与完善。
发动社会力量。该区请卢纲、刘翔等社会名流和热心群众,为古城的保护与开发献计献策。
财政出资拿出真金白银。据介绍,2015年,武昌区政府通过房屋征收、建筑修缮、业态引进等方式,启动了昙华林3.7公顷范围的修建性规划建设,由国企专门运营,总投资额约12亿元。
“翟雅阁在湖北中医药大学内,已有101年历史了。为了活化利用,武昌区政府从学校租出,转租给武汉设计之都联盟。”翟卫华介绍。另据了解,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为了复原建筑,还专门到华中师范大学档案馆寻找原始图纸。
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是我省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已摸清家底,共计1564处历史建筑,其中包括汉口巴公房子等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并且相当部分已修旧如旧,启动活化利用。武汉市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平台建设模式,围绕提高城市品质、体现城市特色、展示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来推进改造工作,真正让老旧街区“变活”,焕发新的生命力。
据悉,我省通过部门携手,已研究制定《湖北省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及历史建筑确定标准》《湖北省历史建筑测绘建档操作规程》等规范性指引文件。省住建厅会同省文旅厅制定完成《湖北省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送审稿)》,积极推动《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立法工作,目前省人大已将其列入了今年的立法调研计划。
当年,昙华林里“雾市绝尘,烟岚枕郭”,风景秀丽。花园山上,“霭园丛秀”曾是鄂城八景之一。武胜门正街,商业繁盛不亚于汉正街。明代卫所、王府,清代衙署、贡院,以及佛寺、道观,代有更迭,积淀着厚重的传统文化的底蕴。近代“洋屋”星罗棋布,教堂、学校、医院,如雨后春笋,带着异国情调,向人们传递着西方文明的信息。江夏民居、西式建筑、名人公馆、普通宅院,五方杂处,风格各异,堪称中西建筑博物馆。林则徐修建丰备仓,储谷赈灾;张之洞创办新式学校,育士储才。吴禄贞撒播反清火种;刘静庵集结首义力量。陈独秀演说革命,董必武组建党团。贺龙整训队伍,郭沫若宣传抗战……这里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全国掀起风暴;这里的一山一石,都铭记着历史名人的丰功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