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安乡

从泸定桥出发,沿大渡河逆流而上,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岚安乡脚乌村。这是一个坐落在大山深处的村落,3000余名村民中绝大部分是藏族。

走进脚乌村,岚安区苏维埃政府、红32军司令部旧址、红军医院旧址、红军磨,以及墙上保留的共产党十大政纲等遗迹,时刻提醒着人们,红军曾从这里走过。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段历史只是封存在岚安人的记忆里。

让这些历史清晰呈现在世人眼前的,是一位名叫黄能贵的藏族老人。“英雄们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安宁。他们不应该被遗忘。”黄能贵语气坚定地说。

上世纪60年代,黄能贵开始专门整理岚安的长征历史。在那个记工分的年代,他留下妻子一人带着5个孩子挣工分。最苦的时候,家里连盐巴也没得吃。

“这里几乎家家都住过红军,家家都保留着红军留给他们的东西,每个老人心里都藏着红军的故事。”在黄能贵的寻访和史料考证中,这些历史逐渐被还原。

来到岚安的,是红四方面军。那是1935年11月,正在实施 “天芦名雅邛”战略的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从村边的大山上来到岚安。

“整个大渡河上游东岸,再也找不到一个像这样能产粮的平坝。” 黄能贵说。于是,岚安成为红军重要的战略补给站。

这支纪律严明、待人亲切、为穷苦人打天下的队伍,给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带来极大震撼。红军的爱民政策,得到了岚安百姓的爱戴和拥护。村里人都愿意围在红军战士身边,听他们的革命宣传。乡亲们纷纷捐出家里的牛、羊、腊肉、粮食……给红军打草鞋、纳鞋垫。

直至百丈关战役失利后的撤离,红军在岚安前后驻扎了54天。其间,还在这里建立了甘孜地区第一个区乡级的苏维埃政权——岚安苏维埃。

红军主力转移后的1935年12月26日,国民党24军攻到岚安。为掩护县委和区苏维埃转移,红32军一个排的22名战士留下与来敌展开了激烈战斗。最终,弹尽粮绝的战士们,在一个被当地人称作“令冷槽”的悬崖边上,高喊着“红军万岁”跳下。

据统计,在岚安乡,红军经历过大小7次浴血奋战,600多名战士光荣牺牲。为了缅怀他们,在岚安乡的一片高地上,当地政府修建了岚安乡烈士纪念碑。让烈士们俯瞰着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还有他们浴血奋战为后代换来的新生活。

如今,退休后的黄能贵在自家房子里,办了一个红军文物陈列馆,马刀、标语、草鞋、绑腿……一件件文物静静地躺在简陋的展柜里,感召着每一位后来人。


浏览人次:1184 更新日期:2018-02-27

<上一篇:雅安烈士陵园下一篇:扁担精神纪念馆>

声明:
1、本站文章内容仅代表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未经授权,本站所有图文禁止任何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3、本站培训均由专人负责并签订法律合同,若遇冒充本站乱收费行为,请及时与本站官方反馈。举报邮箱 337599110@qq.com。

  • 学习心得
  • 培训案例
  • 相关推荐
  • 合作机构
  • 我刚看过

红色文化培训中心
红色教育培训基地
咨询电话: 400-025-6988
联系地址:中国南京市和燕路289号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扫码入群咨询
全国培训方案
免费提供报价
解决棘手问题
线上线下课程
专业正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