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红五军团政治部纪念馆

这是一座矗立在大金河边的藏式碉楼,碉楼外竖立着一座石碑,上面用藏汉双语分别书写着几个大字:红五军团政治部纪念馆。

红五军团政治部纪念馆是当年红五军团政治委员李卓然曾经驻防和生活过的地方,纪念馆是由一座石砌四层藏式民居和一座石砌十五层碉楼构成的四合院建筑。这座碉楼是当时巴旺土司让出来给红军使用的,当时山底下根本没有路,这里是连接大金(今金川县)与小金的交通要道,同时因为碉楼易守难攻,这也使它成为一座军事要塞。据悉,巴旺土司对红军非常友好,他还带领100多人参加了红军。

纪念馆建有标志性纪念石碑,红五军团文物陈列馆。推开木门进入纪念馆,只见长青柏树挺立,沿着石头铺就的小路前行,院内当年红军做饭的锅灶、桌椅板凳、行军床铺、开会大厅等实景被一一还原呈现。整个纪念馆收集了大量红色文物,展现了中国革命在丹巴这座驿站中的峥嵘岁月

除了红五军团政治部纪念馆,在距丹巴县城约10公里的聂呷乡喀咔二村,还有一处丹巴藏民独立师师部旧址。

1935年10月,在红五军团的领导下,建立了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支藏族红军武装——丹巴藏民独立师。资料显示,当时丹巴全县只有4060户、20310人。而其中,就有2000多名优秀丹巴藏家儿女参加了红军。以马骏为师长的丹巴藏民独立师在配合红军作战,打击反动民团和反动土司武装及保卫根据地的斗争中,立下了不朽的战功。

丹巴藏民独立师师部旧址为一座木石结构的民房,木质门窗印刻着岁月留痕,仿佛依稀可见丹巴藏民独立师师长马骏的身影。旧址收集了藏民独立师的有关文物,让这支丹巴儿女引以为傲的革命武装彪炳历史。

丹巴县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丹巴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留驻时间最长的藏区县域之一。1935年6月和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两次来到丹巴,前后留驻时间将近一年。红军驻丹巴期间,在全县传播革命真理,先后建立了中共丹巴县委、区委和苏维埃政权,组建了游击队、藏民独立师和各级群众组织,成功地实施了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实践了民族自治政策。丹巴人民也积极投身革命,尽其所能,倾其所有,给红军以难能可贵的支持,为红军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数据显示:在丹巴县,仅巴底、巴旺、聂呷等9个地方就筹集军粮和柴草183万余斤、牲畜5000多头(只、匹),衣物3000余件(双),丹巴群众为红军运送物资、抬治伤员、当向导和翻译的有500余人次,为长征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红色,是丹巴的底色。丹巴全县的15个乡、181个村,都遍布了红军的足迹。丹巴县现保存有丹巴革命烈士纪念碑公园、红军藏民独立师师部旧址、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红五军团政治部遗址、红军翻越的最高雪山——党岭(红军石刻标语、红军坟、红军大学遗址、独狼沟战斗遗址)、革命文物(红军标语4件)等文物。

红军长征曾经过这片土地,也播撒下了红色的种子。在碉楼藏寨,到处流淌着红色基因。红色丹巴见证了军民鱼水情深,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红色文化,在红军精神指引下,书写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


浏览人次:1896 更新日期:2023-07-07

<上一篇: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下一篇:圣井峪景区--了解井峪造田运动,学习先民“愚公移山”精神;>

声明:
1、本站文章内容仅代表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未经授权,本站所有图文禁止任何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3、本站培训均由专人负责并签订法律合同,若遇冒充本站乱收费行为,请及时与本站官方反馈。举报邮箱 337599110@qq.com。

  • 学习心得
  • 培训案例
  • 相关推荐
  • 合作机构
  • 我刚看过

红色革命干部教育培训中心
干部党性教育培训教育基地
咨询电话: 400-025-6988
联系地址:中国南京市和燕路289号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扫码入群咨询
全国培训方案
免费提供报价
解决棘手问题
线上线下课程
专业正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