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27日,距离重庆解放还有3天,发生了一场震惊全国的惨案,11•27大屠杀。“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为坚持革命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在已经听到解放大军解放重庆的脚步声的同时,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倒在了鲜红的血泊中,他们去了,但他们留下了一股精神,昂起了高贵的头,他们微笑着,释怀地凝视着他们曾经那么渴望实现的梦想——革命的成功,重庆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他们祝福着他们曾经那么苦苦追求的人民幸福生活的开始。
为了大声的讲出、讲好这段故事,为了让这段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历史永远成为重庆人民共同的记忆,为了让来到歌乐山下的人们,在欣赏现代舞台艺术的同时,能够接受一次红色文化的精神洗礼和思想升华。重庆兴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自2018年7月开始策划,以真实的故事和人物原型为依据,利用几乎所有可以代表当代潮流及审美取向的表达形式和技术手段,历时三年、斥资8亿打造了这座魔幻般的剧场,创作了这部史诗般的剧目——大型红色舞台剧《重庆•1949》。
《重庆•1949》通过《黎明前的黑夜》、《嘉陵江的暗流》、《意志的考验》、《心中的国旗》、《无悔的抉择》、《传不出去的情报》、《坚定的信仰》、《燃烧的理想》以及《永和的丰碑》等九幕将重庆解放前夕所发生在渣滓洞、白公馆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的故事浓缩在75分钟的舞台演出中,折射了革命者的人性光辉、牺牲精神和大爱情怀,是一部红色历史的经典艺术作品。
故事以1949年末,重庆解放前夕为历史背景,以磁器口为中心,多条主线并行。一条是以林子杰、林子豪、林子雄三兄弟之间的骨肉亲情、矛盾纠葛和家国情怀,以及他们在各自理想和信仰面前做出了不同抉择。一条是围绕着以金秀为代表的,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共产党人、民主人士,在狱中坚贞不屈,忠诚信仰,最后英勇牺牲。一条是围绕着重庆地下党对狱中同志的营救、同时保护重庆的重要设施,并为此献出了生命。还有一条是狱中幸存的孩子,他是先烈们选择坚守信仰、不惜牺牲的目的,也是他们对未来的希望。这几条线并行交织,共同构筑了本剧恢弘的历史画卷和感人的英雄故事。
在剧中,不仅有大写意的场面铺排,还有许多细腻的情感刻画。75分钟内,观众仿佛在一个永不停歇的钟表盘上,随着人物的命运在与时间赛跑。观众席360度的旋转,时而穿过狭窄的街巷,时而面对汹涌的嘉陵江,枪声就在你的耳边响起,炮弹震翻你的座椅,透过牢笼,你看得见革命者脸上的血在流淌,抬头仰望,滚滚的江水从天而降。每一分每一秒,眼前的景物都在变化,观众置身在这个魔幻空间中,感受同一时间下的不同角度、不同场景。此外,以影视镜头的视角看舞台的表演,在有限的室内空间感受实景演出的震撼。同一时空内不同艺术手段多点展现,交织并行。你能感受到戏剧的情感,演唱的魅力,舞蹈的张力,特技的惊险,多媒体的奇幻和舞美的震撼,是一台艺术综合度极高的魔幻现实主义舞台剧。
《重庆·1949》演出以宏大的革命历史为背景,以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来反映重庆解放的大背景,以小见大让人们在舞台剧的形式中真切感受革命先烈们的家国情怀以及他们的坚贞不屈、忠诚信仰,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感受兄弟之情、母子之情、军民鱼水的感人故事。演出生动再现了重庆的革命者同敌人进行着顽强斗争的生动景象,折射了革命者的人性光辉、牺牲精神和大爱情怀,颂扬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和红岩精神,也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重庆·1949》是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讴歌了奋斗人生,刻画了最美人物,彰显了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坚定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同时,该剧也是践行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彰显红色文化的典范,是体现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成果的一部经典艺术大制作。
目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区政府,重庆市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共青团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员会,少先队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作委员会等将《重庆·1949》作为教学项目,党员干部在“鲜活”的历史中学习红岩精神、革命传统、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演出也成为了大中小学开展“研学游”等教育实践的重要平台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