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驱,为了追求光明,争取胜利,坚定理想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前赴后继,有的全家人投身革命事业,满门皆忠烈;有的父子同战壕,留下载入史册的传奇佳话;有的夫妻共患难,谱写一曲曲悲壮的爱情故事;更有兄弟皆英烈,其英雄事迹浩气长存。
三位兄弟革命烈士,他们都是早期革命家,在革命的征程中,发扬百折不挠的意志,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用年轻的生命和满腔热血,在这条铺满血与火的道路上,倒在敌人的刑场上、炮火中,枪口下,倒在这片深爱着的土地上,全部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成为革命烈士,没有一人看到新中国的诞辰,为革命释放自己全部光和热,实属不易亦实属难得,兄弟三人的丰功伟绩得到人民的深切缅怀,铸成后人心目中树起永远的丰碑!
这兄弟三人便是革命家、理论家、文学家、党的早期主要领导之一瞿秋白烈士,和他的二个革命烈士的弟弟瞿景白、瞿坚白三兄弟。
在江苏常州城西一个名叫青年果巷八桂堂的地方,有一座瞿氏宗祠,瞿秋白、瞿景白、瞿坚白三兄弟便是出生在这里,一个家道中落的绅士门第。如今,这里为瞿秋白故居和纪念馆,故居分东西两院,各四进,地势逐进抬高,中列隔墙,有廊道门扇相互联通。西院为正屋,原为供祭用得厅堂,现辟为多功能厅。
在故居的第二进,有一处写着“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的屏风前,竖立着古铜色的瞿秋白石膏像,一位倜傥儒雅、书生味正浓的年轻革命家——瞿秋白。瞿秋白是家庭里最早参加革命的,随后,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家人都先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兄弟三人中最早牺牲的是他的三弟瞿景白,当年,在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他,受大哥的影响,也在早期入党,在"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中,他勇敢地走在学生示威队伍前列,带头呼喊口号,后被租界区巡捕逮捕,在租界法庭上,慷慨陈词,驳得敌人哑口无言,被迫释放。后来,在公开反对王明等人的宗派活动时,遭到残酷迫害,1929年屈死于莫斯科,年仅23岁,新中国成立后,得以恢复名誉,追认为革命烈士。
兄弟三人中第二位牺牲的是瞿秋白。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主力被迫离开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启了艰苦卓绝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路,为了掩护主力红军战略转移,牵制敌人快速对转移的红军主力追击,减轻中央红军的军事压力,中革军委留守一支红军队伍在苏区,瞿秋白留在江西瑞金坚持游击战争,并担任中央局宣传部长。
当时,在苏区的红军主力,面对敌人的所谓“铁桶计划”,踏上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而留守在苏区的红军游击队的处境,历经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此时,他的肺病日益严重,中央分局决定派人送他转道香港去上海就医,当走到福建省长汀县濯田区水口镇小径村时,被当地反动武装保安团发现,突围不成被捕。
当时瞿秋白化名林祺祥,职业是医生,可是,不久之后敌人俘获福建省委书记万永成之妻徐氏,供出瞿秋白已在长汀县被俘的情报,根据徐氏提供的情况,从被俘人员中找到了瞿秋白,又让被俘的、曾当过收发员的叛徒郑大鹏在暗处指认,证实“林祺祥”确系瞿秋白,他的身份被暴露,被押解到长汀。
1935年6月18日晨,瞿秋白身着黑色中式短褂,白色齐腰短裤,长筒黑袜,足登黑鞋,右脚趾斜出。照相完毕,他蹒跚起步,手夹香烟,向围观的人群微笑告别。途中,他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唱着《红军歌》走上刑场上,他盘膝安坐在碧绿的草地上,从容不迫地向刽子手点头说:“此地甚好”……写完绝笔诗后,在罗汉岭从容就义,年仅36岁。
就在瞿秋白牺牲的八年后,1943年5月14日,在河北武安百草坪附近的天井峤,那天正下着大雨,瞿坚白和六位专署教育科的领导人林尔寿、武安县抗日政府王泉礼等人,正在百草坪研究工作。这时,潜伏在村中的汉奸特务薛春安、薛明昭等将驻守在武安阳镇的日军引到这里,并把这团团围住,瞿坚白等人奋起突围,壮烈牺牲。
两名汉奸特务在十几天后被抗日政府抓获,经过审讯执行枪决。《新华日报》(华北版)在报道中说:本报特约通讯员瞿坚白同志,不幸在这次反“扫荡”中殉难,他是革命先烈瞿秋白之弟,1940年即自动担任本报通讯工作,采写搜集群众对党报之要言与意见,随时转告,此次牺牲,实堪悼惜!
瞿坚白牺牲后,安葬在百草坪职代会的车谷村,在墓旁边树立了纪念碑,记述烈士的生平事迹和牺牲经过,129师师长刘伯承为瞿坚白烈士题词:英名不朽!
当我们步入瞿氏宗祠的大堂,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米多高的瞿秋白的站立铜像,这是纪念馆为了缅怀瞿秋白特意定制的。只见青年瞿秋白右手插兜,左手持卷,目视前方,意志坚定,有一种立志出乡关,义无反顾奔赴革命阵营的气魄。该铜像摆在故居,体现了青少年时期的瞿秋白为了挣脱苦难、胸怀大志、立志成才的家国情怀。居住在瞿氏宗祠,他小小年纪不仅遭受过族人的白眼、弟妹的贫病、债主的讨债,而且经历了母亲不堪重负自杀身亡的悲剧,这都对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曾说过:处在一种“最畸形的社会地位,濒于破产死灭的一种病的状态,绝对和我心灵内的要求相矛盾。于是痛、苦、愁、惨,与我以生俱来”。从小面对残酷的现实、社会的不平等,不得不使瞿秋白增长了强烈的反叛意识。这种“痛、苦、愁、惨”在故居的各个角落都得以充分地展现。
瞿秋白的一生,疾病缠身,日常事务繁重,但他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拼命工作,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其中许多要作品收入了《瞿秋白选集》、《瞿秋白文集》。他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无论是他英勇献身革命事业的光辉事迹,还是涉及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翻译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思想,都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瞿秋白摒弃了能在其他领域成为泰斗的机会,而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条崎岖瑰丽之路;对于那时的革命先烈来说,他们觅渡到了新中国这个璀璨的未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瞿秋白生活的那个年代革命是一股无法避免的洪流,中国共产党需要革命来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人民需要革命来支起腰杆;中国更需要革命来唤醒这只东方沉睡的雄狮。瞿秋白是第一批站在革命风口浪尖上的实践者,是用生命为祖国叩响新时代大门的先驱者。秋白同志最让人佩服的品质是“舍得”。在革命初期,彼时的瞿秋白已在医学、金石、翻译、书法等诸多领域颇有建树,有人曾说:“瞿秋白就算拔下身上的一个汗毛细心培养,以后也一定是医学、散文、翻译、金石领域的泰斗。”而正是这样一个天之娇子,毅然决然投生于革命事业,投生于共产主义,这需要何等的气魄与泰然。舍尽一身才华富贵,只为革命衔春色,这样一个具有文人风骨的瞿秋白教人惋惜并肃然起敬。在其生命的终点,瞿秋白也未曾背弃自己初心,表现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从容坦然赴死。我们今日安好的岁月是由多少个如瞿秋白一般的革命人士用血肉和汗水铺垫而来,唯有继承他们的意志,砥砺前行,方能告慰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