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自1938年春,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确定在鲁中创建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间长达十一年多。抗日战争初期,中共中央、毛泽东就特别看重山东沂蒙山区特殊战略地位,提出“派兵去山东”。中共中央将以原中央红军为核心改编的115师师部及一部分主力开赴沂蒙山,派遣大量军政干部,与山东抗日军民一起,共同开辟了沂蒙山抗日根据地。抗大第一分校,也辗转挺进沂蒙山,成为培养红色人才的摇篮。在共产党领导开创的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中,惟有以沂蒙山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完整独立地保持在原山东省的行政区域内,且战略地位最重要。国民政府也非常重视沂蒙山,把仅设的两个敌后战区之苏鲁战区,设在了沂蒙山。1939年夏到1943年底,日军对沂蒙山区发动重点进攻,进行千人以上的“扫荡”百余次,万人以上的二十九次。抗日战争爆发时,山东还没有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兵一卒,到抗日战争结束,山东八路军主力和基干武装已经发展到27万人,连八路军总司令部都不敢相信。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对山东的抗战,中共中央和中共北方局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同年10月山东省委制定在山东各地开展抗日武装起义的战略部署,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创建为山东各地建立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1938年1月,党中央、毛泽东做出指示,要求在山东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展抗日游击战争。4月,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向党中央要求派干部到山东工作,中共中央根据黎玉的汇报,决定派郭洪涛率干部50余名携电台两部到山东,重组山东省委,郭洪涛任书记。5月下旬徐州失守,武汉告急。根据这一形势,毛泽东电示八路军向苏鲁豫皖四省推进,党中央决定将山东省委改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郭洪涛任书记。边区省委成立后,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结合山东实际,创建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1938年11月,苏鲁豫皖边区省委迁到地处沂蒙山腹地的沂水县夏蔚镇王庄村。12月成立中共山东分局,郭洪涛、张经武、黎玉为分局委员,郭洪涛任书记,当时辖苏鲁豫皖四省长江以北地区。中共山东分局在王庄村有其有利条件,王庄村向南5公里可达沂蒙公路(即现在的兖石路),向北20余公里,是沂蒙重镇——东里店(后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迁来这里),边区省委不占用民房,住在德国人出钱修建的天主教堂,房子数百间,可容纳300——400人。
中共山东分局成立时,抗日武装比较分散,中共中央派徐向前前来整合部队,1938年12月27日,八路军山东纵队正式成立,指挥部驻王庄,由张经武任指挥,黎玉任政委,设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10个支队,3个团,共有基干民兵3.45万人,从此各地分散的游击武装成为战略上统一指挥的战略兵团,在八路军主力到山东前担当抗日的重任,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山东建党建军开创时期,被人们称为“王庄时代”。1939的3月,根据中央安排,罗荣桓向驻王庄的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传达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提高了对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性的认识。中共山东分局成立后,为引导、鼓舞山东抗日军民团结战斗,揭露日寇的种种暴行和反动分子、汉奸走狗的丑恶行径,大众日报在1939年1月创刊,编辑部在王庄,印刷厂在王庄东北3公里处的云头峪村。为办好大众日报,当地的革命群众给予报社极大的支持,云头峪村妇救会长陈忠芳组织进步青年为印刷厂保护机器,进步妇女刘茂菊则把准备结婚用的新房子让给报社做印刷厂。在日军“扫荡”鲁中区时,报社主动撤退,云头峪村15名进步青年跟随部队撤退,后来无一生还。